2008年6月28日星期六
防药物伤肝十大守则
3月18日是年全国爱肝日,今年爱肝日的宣传主题是“人人参与,保肝护肝”。专家指出,保肝护肝并非肝病患者特有,应当人人参与,因为在日常生活中,饮酒、劳累、乱服营养品、药物使用不当等因素,都会严重损害我们的肝脏。 因此,即使您现在很健康,也要善待你的肝脏。 在日常生活中,特别需要注意服用药物不当对肝脏的损伤。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药物性肝损伤已经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五位。有资料显示,在美国,药物性肝损伤约占住院肝病患者的5%,占成人肝病患者的10%,还有大约25%的爆发性肝衰竭是由药物引起的。对此,专家提醒,普通人在生病用药时,一定要定期复查肝功能,减少药物性肝损伤出现的几率,及时进行保肝等辅助治疗,把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目前,我国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2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000万例。与此同时,由于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所导致的慢性肝炎、肝硬化乃至肝癌的中青年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肝病的特点和其他病种不同,非常注重保养,“三分治七分养”,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肝脏的刺激,在生活上尤其要注意不能太劳累、不能疲于奔命,生活节奏不可过于紧张,经常熬夜、加班、出差,都是肝炎患者的大忌。 除此之外,专家提醒更多市民,在日常生病用药时,要提防药物性肝损伤,应熟悉所用药物的性能和不良反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肝毒性药物。 要如何用药才不会伤肝 身边很多人,身体有点不舒服,感冒、咳嗽什么的,通常都会自己去药店买点药,还有些人,自己乱吃补药、减肥药,却很容易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肝脏搞坏了。正确的做法是,一定要看医生,遵照医嘱服药,千万别道听涂说,乱吃药或者吃偏方草药。比如女性荷尔蒙,虽然更年期妇女服用后有提高避免患乳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但也会出现肝毒性,但若不去服用,就得忍受心悸、热潮红、难以入眠等更年期症候群的痛苦与不便;因此,吃不吃药,需由当事人自己仔细思考,并参考医生的专业意见。 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共有11类200余种药物可不同程度地对肝脏造成损害,如果体内不缺某种营养而胡乱滋补,肯定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尤其是那些非天然的合成的营养品,如果胡乱服用反而会伤害肝脏。 专家指出,没有必要吃的药物,就不要吃,尤其肝脏不好的人,更应避免或减少服用药物。只要服药后觉得身体怪怪的,常有发热、恶寒、荨麻症样或麻疹样皮疹、瘙痒、关节痛或淋巴结肿痛,这时就应尽速去抽血检验,因为一旦出现药物引起的肝毒性通常会出现临床症状,看看GOT及GPT的指数是否升高。如果有服用抗霉菌药物等容易伤肝的药物,且本身肝脏功能又不好的人,更应定期抽血检验追踪。 中草药易发急性药物性肝损伤 据调查,目前我国的94.8%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为药物病因。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征象复杂。1142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有黄疸表现者占51%,有临床过敏症状者占25%,有肝病史者占17.9%,有药物不良史者占6%;生化分型发现,肝细胞型885例,胆汁淤积型198例,混合型59例。 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繁多调查,显示,目前抗结核药致病245例(21.5%),中成药或中草药致病242例(21.2%),抗生素类药物致病99例(8.7%),抗甲状腺药致病98例(8.67%),抗肿瘤药致病82例(7.16%),免疫调节药物致病76例(6.7%),其他药物致病300例(26.2%)。研究人员认为,抗结核药和中成药或中草药可能是我国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诱因。药物可引起肝细胞损害也会导致多种表现,可导致急性肝衰竭、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生化异常、胆汁淤积性肝炎、脂肪肝、脂质过氧化、肉芽肿、血管损伤等。 日常用药需小心 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后,究竟该不该停药,由于每个人的状况都不一样,应由医生依专业来判断。一般来说,在医生的掌握下,不会发生肝脏衰竭等恶劣后果。一般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大多数患者可恢复,只有很少的药物性肝病发生重症肝炎或演变为肝硬化。不过,如果患者服用的中草药,就难以确认究竟是哪种或哪几种药物引起了肝损伤,有时候甚至患者自己也不知道处方里含有哪几种中药,因此无法确定引起肝损伤的药物。 专家指出,目前市面上出售的保肝药有几类,其一是氨基酸或其它营养成分,其二是天然抽取物,其它是化学合成物。这些药物可能对人体无大碍。但来路不明的药物则应特别小心,可能会引起肝毒害,甚至猛爆性肝炎。 避免药物伤害的十大守则 1.不要随便吃药。 2.不要服用来路不明的偏方草药、中药及健康食品。 3.不要随便增加药物的剂量。 4.不要将中西药混合一起服用。 5.不要把药物跟酒精、牛奶、茶或咖啡一起服用。 6.不要把大人的药物折半或减量给小孩服用。 7.不要使用过期的药物。 8.不要贪小便宜买来路不明的西药。 9.吃药后身体不适要赶快就医。 10.肝不好吃药要小心。(实习编辑:李杏)
拿什么拯救你---乙肝
我国感染过乙肝病毒(HBV)者约6亿人,1.2亿人成为慢性HBV感染者,慢性肝炎约3000万。2002年统计,病毒性肝炎死亡65,8万,占传染病死亡人数之首。每年因慢性肝炎及相关疾病(肝硬化、肝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合人民币1122.8亿元。同时,一些唯利是图的医药奸商,编造许多虚假广告,诱使病人上当受骗,或无任何疗效,或加重病情乃至死亡。那么,怎样明明白白治乙肝呢? 去年年底,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及感染病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并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出《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这个纲领性文件,给医生们指出治疗慢性乙肝的最佳方案,免得无章可循;使病人知道目前治疗乙肝的现状,免得受虚假广告诱惑,上当受骗浪费钱财。 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目前治疗主要是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等,其中抗病毒是关键。慢性肝炎是很难治愈的,维持病情稳定或不发展很重要。任何广告宣传能根治或全部转阴都是不可能的,绝不可试用。下面介绍各种情况的治疗原则: 1.慢性乙型肝炎分两种情况,传统观念认为HBeAg阳性不如其转阴好。方案揭示慢性乙肝不论HBeAg阳,r生或HBeAg阴,r生, 只要HBVDNA阳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检查有肝炎病变,都应引起重视。这样的病人都应积极治疗,尤其需要抗病毒治疗,才能遏制病情进展。 2.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是指血清HBsAg日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 DNA检测不到(PCR法)或低于最低检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在正常范围。对这样病人暂不必治疗,但应监测病情变化,如持续HBV DNA阳性伴ALT异常,就应考虑抗病毒治疗。在临床看到这些病人,许多被广告诱惑或欺骗,花费大量资金,把本来稳定的病情反而越治越坏。目前尚无什么药物能将其转阴。 3.慢性HBV携带者, 血清HBsAg和HBVDNA阳性,HBeAg或抗-HBe阳性,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对HBV DNA最好做肝穿,以便进一步确诊和进行相应治疗。这类病人绝不能跟广告走。 4.隐匿性慢性乙肝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有一部分患者具有慢性乙肝症状,但HBsAg阴性,可有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阳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 另有20%隐匿性慢性乙肝除HBV—DNA阳性外,其余HBV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对这样病人切不可乱治,应进一步排除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害。 5.对肝硬化病人要区分代偿性肝硬化及失代偿性肝硬化。根据HBeAg阳,性与否,HBV DNA高低,ALT是否升高或正常,肝功能情况进行综合判断。这种病人一定要找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决定治疗方案,绝对不可自己乱治。总之,这类病人即使采用积极治疗,病变也不会逆转,只能起到延缓病情发展作用。 总之,由于乙肝病毒的顽固性,目前尚无根治方法。被国内外专家公认有一定疗效的药物,还是α—干扰素及核苷类似物的抗病毒药物。许多宣传治疗乙肝广告,诸如大小三阳转阴药、祖传秘方治愈乙肝、基因疗法治乙肝等,都是不可信的,绝不可滥治。(实习编辑:李杏)
勿信乙肝根治论 相信科学
据悉,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多达1.3亿人。有大约8%-10%的乙肝患者将转化为肝癌。乙肝目前尚无特效药根治,但社会上不少人言之凿凿称可以“根治”,这是假的!我们现在面对乙肝能做的是:依靠科学,防治肝病。
不能以3种情况为根治依据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根治乙肝的特效药,临床上个别乙肝患者各项检查指标转阴的现象,有可能是偶然性、误诊、暂时性转阴等3种情况,不能以此作为“根治”手段有效的依据。但是,乙肝难以根治并不能否定治疗乙肝的巨大意义,因为通过抗病毒以及免疫调节和抗纤维化等各种治疗,可以大大延缓乙肝向肝硬化和肝癌的转化,并可减轻肝功能受损带来的一系列症状。 由于治疗难,社会上在乙肝治疗过程中“吹牛皮”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少人甚至大言不惭地打出了“根治乙肝”的幌子。典型的例子是,某地小医院竟然打出“根治乙肝”的幌子,称吃了他们的药就能药到病除。结果执法人员在检查时发现这些药竟然已经发霉。专家提醒广大病友:治疗乙肝应该到正规的医疗单位进行。(实习编辑:李杏)
中医:“异病同治”治乙肝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它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是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很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人还可能转变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是当前危害人们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如果不幸患有乙肝,一定要尽快到正规医院诊治。 中医:化湿疏肝运脾治肝炎 nbsp; 湖北省中医院肝病专家沈忠源教授指出,目前治疗乙肝主要采用抗病毒免疫、增效剂、护肝降酶药治疗,这些药物如果应用恰当,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存质量;若应用不当病情“反跳”现象比较严重,药效反而不好。 沈教授介绍,中医中药治疗乙肝具有“异病同治”的独特手段,即不同的病症,只要病机相同,就可以一法一方来治疗。他说,慢性乙肝或肝硬化的病人,大多同时伴有胃病、心血管、泌尿、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神经衰弱、妇女月经不调等。只要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手段,选择特异性中药治疗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沈教授接诊过不少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乙肝病人。如有位慢性乙肝病人还患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了不损害肝脏和其他器官的功能,沈教授对该病人采用了中药治疗,使其在乙肝获得有效治疗的同时,胃病的病症也调节好了。这是因为中药具有解毒祛瘀,理肝健脾、化痰散结的作用,能健全消化系统。 沈教授认为,乙肝病多为湿热疫毒,内蕴肝郁脾虚,而清淡的食物有利于病邪的祛除,所以他建议乙肝患者多吃富含维生素类的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富含蛋白质类的鲜鱼及豆制品,少吃胆固醇之类的食物和肥甘厚腻、过咸、辛辣发物之类食物。另外,劳逸、情志对肝病预后的好坏关系密切,对于肝功能不良者,特别要重视休息,保持精神舒畅。(实习编辑:李杏)
百家谈:乙肝停药问题
乙肝患者的停药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那么乙肝患者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停药呢?停药之后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搜狐健康专家访谈中各个乙肝专家的说法: 魏来 教授 乙肝用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网友:您好,我想问一下目前治疗乙肝的三种西药到底能不能吃? 有些医生建议不要吃,一旦吃了就离不开,请问是这样吗? nbsp; 魏来教授: 我们吃米饭和馒头,而且实际已经离不开了。对于患者也是这样,不是说这个药能不能吃,而是说药该吃不该吃。如果说是一个携带者,现在不一定要吃,如果是一个患者就应该吃,吃之后还要长吃。大家不太接受这个观点,实际上高血压、糖尿病的药都是一个长期治疗的过程。如果把病毒有效控制的时候,可以停药观察。 王贵强 教授 乙肝病人千万不可擅自停药 王贵强:至于肝炎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医嘱行事,不要擅自停药换药,这个很危险。像核苷酸类似物有时擅自停药后会出现病情的反弹,如果肝病基础很差的话,这个病情的反弹可能会危及生命,最早期有一段拉米夫定不敢用就是这样的人群,擅自停药了,病情出现明显的反弹,造成重型肝炎的表现。 王永怡 教授 抗病毒药物的停药标准 王永怡教授:达到了大三阳变成了二阳,就是e抗原转阴,e抗体出现了,在病毒量消失,e抗原转阴,e抗体出现是近期治疗达到目标的指标。当然随着小三阳的出现,转氨酶慢慢巩固下来了。一般的大三阳当出现e抗原转化以后,我们要求治疗还是一年以上。如果开始治的时候是小三阳,病毒指标转阴以后,转氨酶相对地比较巩固的,这些病人起码一年半以上,所谓的长期治疗,基本得考虑大三阳已经产生e抗原转化以后一年以后再考虑用药。小三阳病人考虑一年半以上用药。 贾继东 教授 停药跟巩固期有关 网友:服用拉米夫定已经六年了,DNA已经正常一年了,这样是不是可以停药了? 贾继东:按照具体标准是可以考虑停的,但是有一点很关键,就是E抗原阳性转成E抗体阳性是什么时候转的。现在初步看,E抗原血清学转换越早,可能停药以后复发的危险性越低,比如他吃了六年药,第一年就转,这六年都维持阴性,复发性就小;如果吃了五年,第六年才转,现在才一年,那复发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可以考虑停,但是停了以后还是会有一部分病人复发。 姚鹏 教授 拉米夫定的停药问题 目前对拉米夫定的停药是有争论的问题,因为拉米夫定停药,有的人会导致严重的反弹,曾经有专家建议可以长期服用,但是长期服用,这个病人如果连续五年DNA确实是阴性,而且e抗原也是阴性的话,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采取停药。停药以后,至少在停药开始这段时间,要每个月查一次病例,看看有没有反跳,如果有什么情况,再根据情况调整。 总结:根据每个乙肝患者的不同情况,每个人的停药时间可能不同,所以小编提醒大家:一定要征求医生的意见。(实习编辑:李杏) nbsp;
2008年6月27日星期五
乙肝免疫需“咬住”剂量与时机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梁争论研究员、北京大学庄辉院士等刚刚完成的一项国家“十五”攻关研究发现,我国乙肝疫苗免疫失败与病毒变异无关,因此,目前还不需要研制针对变异病毒毒株的新疫苗。疫苗剂量及其注射时机是影响免疫效果的关键因素。专家提出,对高危母亲所生婴儿最好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接种时间越早越好。 研究人员在建立了检测病毒变异株基因芯片法后,对417例疫苗阻断成功或失败的母婴配对样本进行检测,并检测疫苗阻断失败母婴配对样本以及阻断成功母亲样本的基因型。结果证实,现有疫苗对病毒变异株感染也有保护效果,疫苗阻断失败与母亲乙肝病毒基因型有关,阻断失败婴儿的母亲中乙肝病毒基因型为C型的比例显著高于阻断成功组。 研究者对江苏2522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1~7岁儿童调查发现,这些儿童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为76.7%~ 45.5%之间,且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下降速度较快。因此,为保证疫苗的持久保护性,应加大新生儿基础免疫的乙肝疫苗剂量。 研究者对广西3685名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随访研究表明,在接种乙肝血源疫苗16~18年后、乙肝酵母重组疫苗6~9年后,有一部分儿童乙肝表面抗体转阴,但在加强一针乙肝疫苗后,80%~95%儿童乙肝表面抗体转阳,说明他们虽然乙肝表面抗体转阴,但仍有免疫记忆。因此,在乙肝高流行地区,对丧失免疫记忆者应再次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研究者还发现,城市人群疫苗免疫效果优于农村,这主要与农村婴儿出生时未及时接种和接种技术不够规范有关。因此,统一我国农村地区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和规范免疫技术是提高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关键。(实习编辑:李杏)
推荐:体细胞技术疗乙肝
加大医务力量,让更多的患者接受治疗我国体细胞治肝技术在北京二六一医院成功开展以来受到了患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日前对正在接受治疗的肝病患者统计显示,这种不用药物的细胞技术不仅在杀灭乙肝病毒(HBV)上显现出巨大威力,而且对阻止和逆转早期肝硬化更显现出独特的优势,确保患者的生命不再受到威胁,细胞治肝技术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十一长假期间,众多患者成功接受了细胞治疗。目前,医院已加大人员力量,能够让更多的患者在春节前接受此项技术治疗。
nbsp;
预约挂号,收治标准严格体细胞技术治疗肝病的效果虽然好,但有着严格的收治标准,包括年龄或肝病合并症等。只有符合标准才能接受治疗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体细胞治疗采用电话预约排号的方法,首先判定患者是否适合体细胞治疗,只有符合收治标准才可预约;另外,体细胞诊疗室对环境净化有着特殊的要求,同时为确保每位患者的就诊时间,提高就诊质量,体细胞治疗每天只能安排有限的就诊人数,而且来就诊的必须是预约过的患者本人。采用电话预约方式,不仅确保了良好的就诊质量和环境秩序,同时避免了患者盲目前来而无法医治的现象。 打破免疫耐受是关键每个人都有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为何有些人未患病?这是由于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在起着巨大的作用。相反,患了乙肝久治不愈问题同样出在免疫系统,即免疫细胞不清除病毒,医学上称为“免疫耐受”,才导致病情发展和久治不愈。要解决问题就必须打破免疫耐受,恢复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激活和增强其自身免疫功能杀伤病毒的潜力,用自己的细胞治自己的病,通过内力来杀灭和清除病毒,才能打破免疫耐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如美国生物学家戴利说,如果说20世纪是药物治疗的时代,那么21世纪将是细胞治疗的时代。体细胞技术用自己的细胞治自己的病在细胞疗法发展中有LAK(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等,它们属细胞疗法,对肿瘤治疗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缺乏靶向性杀灭乙肝病毒,无免疫记忆而易于复发,疗效有限。而体细胞疗法所产生的T淋巴细胞(CTL)能主动、靶向性地清除肝细胞内外的乙肝病毒。体细胞治疗是将病人体内的单个核细胞提取出来,在细胞室将其培养成为树突状细胞(DC),并负载上病毒的抗原信息,靶向性杀伤病毒功能增强,再使其数量成千倍增多,然后将这种负载抗原信息的DC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在患者体内形成大量的只针对乙肝病毒的免疫杀伤细胞(CTL),从而针对血液和肝细胞中的乙肝病毒产生主动性和靶向性攻击,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治疗,所以效果迅速。用自己的细胞治自己的病,不会有排斥反应,对正常的肝细胞不造成损伤。临床中,对早期肝硬化的患者也有着突出的逆转作用,显现出体细胞技术巨大的威力。据了解,这种高科技的细胞治疗技术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精确检测为治疗保驾护航乙肝有ABCDEF等几种病毒基因型,而且病毒基因是否变异,变异的区域和点位各不相同,而且每个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不同患者所感染的乙肝病毒的类型并非一样,所以体细胞治疗中,要进行“高通量基因变异和生物芯片检测”。仅仅做乙肝两对半和HBV-DNA检测对已经发生病毒变异的检测结果是不全面的,易造成误诊和误治。例如C区发生基因变异的大三阳患者可能检测为小二阳;C区基因变异E抗原检测不出,均可能对病情的了解产生偏差;P区的变异多为长期服用核苷类药物所致,继续服用可导致病情加重;X区变异的患者极易发生爆发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所以体细胞治疗前必须进行全面准确地检测。 哪些乙肝患者不适合采用体细胞技术治疗:
1.年龄在16岁以下,65岁以上;体重在31公斤以下的患者; 2.肝功能受到明显损伤,如转氨酶在400单位以上,胆红素在30vmol/L以上的患者;
3.严重肝硬化失代偿期,如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严重贫血等症状者; 4.酒精性、药物性和自身免疫性肝炎期患者;
5.合并有肿瘤、结核、慢性肾病及患有精神病和抑郁症的患者; 6.对注射有严重过敏史的过敏体质者; 7.有严重心血管、神经、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
8.在两个月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9.女性孕期或哺乳期患者。 体细胞技术治疗肝病的突出特点:
靶向性:专攻乙肝病毒(HBV),对正常肝细胞及其它机体组织无任何影响。 长久性:培养成熟的细胞回输体内后能存活15-20年,为防止复发或再感染,提供了长期保护。 高效性:利用自身细胞治疗,HBV-DNA、肝功、肝纤维化、两对半转归快。 安全性:由于体细胞技术治疗回输的细胞是活化的自体细胞,不会产生排斥反应,应用起来非常安全。 主动性:DC细胞回输后在体内诱发CTL反应,主动搜索攻击HBV。 彻底性:利用患者自身或性免疫细胞,真正实现清除病毒,不留后患。(实习编辑:李杏)
乙肝 克敌制胜的“利剑”
据J Gastroenterol Hepatol[1999,14(Suppl):A230]载 美国Hollinger报告,乙肝病毒呈全球性分布,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3.5亿HBV慢性携带者。 有效治疗的目标是:①抑制病毒复制和清除病毒;②减轻症状;③减轻炎症,改善肝功能;④预防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⑤提高病人的生存率。目前有很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法,包括抗病毒药、免疫调节、细胞因子、抗纤维化、反义寡核苷酸、核酶等。治疗有效的定义为,用非PCR技术检测,HBV DNA从血中持久清除,HBeAg阴转、出现抗HBe,ALT值降至正常。当感染由复制期转为整合期时,通常的结局是缓解而非治愈。在美国,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是目前唯一批准用于治疗乙肝的药物。 干扰素 最近一项15个研究的荟萃分析,评价了干扰素的疗效。与未治疗的对照组相比,HBsAg阴转率高6%,HBeAg阴转率高21%。HBV DNA阴转率为20%(检测阈为1.5~30.0pg/ml或50~100万拷贝/ml)。如用PCR检测,则HBV DNA阴转率将降低。干扰素每日5MU或10MU每周3次或隔日1次是较好的治疗方案。治疗有效的预测因子是治疗前病毒负荷量低(HBV DNAlt;100pg/ml或lt;3300万拷贝/ml)、ALT高(大于正常上限的3倍)、肝脏有活动性坏死性炎症(包括胞浆HBcAg阳性)和HIV阴性。 大剂量干扰素比小剂量更有效,但副作用也增加。治疗6个月不比3个月更有效,尽管干扰素治疗4或6个月,HBsAg阴转率显著增高。女性疗效比男性好,中国病人有效率较低。在肝硬化病人中,病情较严重者(Child-Pugh B或C级者)疗效差。 核苷与核苷酸类似物 包括拉米夫定、泛昔洛韦、阿地福韦、dipivoxil和洛布卡韦。它们可抑制HBV DNA的复制。在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病人口服拉米夫定100mg/日,共12个月,有16%~32%的患者HBeAg阴转,HBV DNA减少至lt;1.5pg/ml或lt;50万拷贝/ml,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仅为6%。大多数病人的肝组织学有改善。6~18个月的持久有效率gt;80%。如延长拉米夫定治疗时间(gt;6个月),有15%~30%的病人HBV YMDD位点出现突变,这导致拉米夫定疗效下降。对拉米夫定有效的最好预测因子是基线ALT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两倍,而ALT正常患者的疗效并不比对照组好。HBV DNA水平不是HBeAg阴转的预测因子,治疗20周内病人HBV DNA降至1万拷贝/ml以下者,有效的可能性较大。最佳剂量为100mg/日,尽管较大剂量(300mg/日)可使HBV DNA下降更快,但是治疗3~6个月后,HBV DNA清除率和HBeAg阴转率相似。一项亚洲的研究显示,延长拉米夫定的疗程至3年,可使HBeAg阴转率升至65%。 联合治疗 在近期的一些研究中,干扰素(10MU)每周3次,共16周,加拉米夫定每日100mg,24周,有效率达29%;与之相比,单用一种药的有效率为18%~19%,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 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和核酶 反义寡脱氧核苷酸通过在HBV DNA的正反义两链之间形成杂交,而阻断基因的表达。在最近一项研究中,反义寡脱氧核苷酸使Pekin鸭DHBV的复制与基因表达受到长期抑制。核酶代表抑制病毒复制的另一种分子机制,它们是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催化剂,后者能在特定位点切割RNA。 免疫调节 急性HBV感染的临床转归依赖于宿主抗病毒反应的质量和强度,确切地说,感染肝细胞内的HBV可能是被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清除的,其可能机制为:①抗原活化CTL直接杀死HBV,并导致感染肝细胞破坏;②CTL分泌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通过非细胞溶解方式清除HBV导致病毒破坏(不破坏肝细胞),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基因表达清除大量肝细胞内的HBV。耐受是病毒特异性的而非普遍的免疫抑制。许多实验研究提示CD8+、MHC Ⅰ型CTL能从感染的细胞中清除病毒。因此,可用T细胞HBeAg抗原决定簇疫苗治疗慢性HBV感染者。 胸腺素α-1可增加内源性IFN-α和γ水平,同时也增高IL-2,它还可增加IL-2受体的表达,增强CD3、CD4、CD8和NK细胞的增殖与活性。在感染HBV的鸭肝细胞,胸腺素α-1似乎可减少病毒的复制,特别在病毒蛋白表达水平。其安全性很好,但需皮下注射。综合4项研究结果表明,183例患者治疗6个月(1.6mg每周2次)后36%的病人HBeAg和HBV DNA转阴,ALT降至正常。相比之下,111例未治疗对照组病人仅19%的病人有效。 慎重就医选药 目前国内外治疗肝炎,在药物的选择方面,大全上包括三个方面,:(1)抗病毒方面的药物;(2)免疫调节剂:(3)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的药物。 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种类品种繁多,估计全国用于治疗肝炎的药物(包括护肝药、抗病毒药和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可达七百余种。在保护肝功能,阻止肝细胞进一步坏死的治疗药物,进展还是比较显著的。如重症肝炎的病死率,在60-70年代高达80%,而在80-90年代的病死率已降至40%左右,说明在阻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的措施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但至今尚无一种能根治病毒性肝炎的特效药物。然而各种媒体对肝炎治疗的宣传言过其实,说什么肝炎可以根治,**药物对肝炎疗效最佳等违反科学规律,语言荒诞离奇的广告宣传屡见不鲜,诸如自称是转阴王,肝炎克星,乙肝难关已被突破,大三阳全部转阴,解决了我国亿万肝炎患者的燃眉之急等。 近来,有不少的肝炎专家呼吁,要有正确的媒体宣传,不要误导病人上当受骗。并指出,乙肝的治疗目的不是各种病毒标志物阴转,而是阻止肝炎向慢性化及纤维化发展。目前还没有一种神药消灭乙肝病毒传播,也没有规定将乙肝病毒标记转阴作为疗效标准。上面讲过,病毒肝炎,特别是慢性肝炎的治疗药物虽然很多,但至今尚无一种药物能根治乙肝病毒。基于这一原因,笔者认为,凡乙肝大三阳、小三阳、1.5阳者或有的伴有轻度转氨酶升高,以及丙肝转氨酶轻度升高患者,不要到处求那些转阴王之类的人物。我们的对策是:要把着眼点放在基础治疗上,即适当的休息,保持乐观的情绪,合理的饮食,补充足够的营养,选择适当的保健食品,对保护肝功能,阻止肝炎的慢性化及纤维化上有非常良好的作用。对于那些较重的肝炎患者,最好能住院进行系统治疗。(实习编辑:李杏)
出招:有机结合治乙肝
肝病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而造成干细胞损伤的一种疾病.无论是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等所有类型的肝病都离不开一点。那就是病毒的感染。病毒是这些各类型肝病主要原因,所以说只有有效的清除病毒才能从根本上治愈肝病。而肝病病毒又是一种顽固性病毒,它主要寄生在干细胞内,干细胞一旦被病毒感染,在它的周围就形成了一个抗药膜。所以说一般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对它是不起作用的,这也是各种肝病病人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而我们根据肝病病毒的特点,配合中医理论的辨证论治,制定了一套能够有效杀灭和清除肝病病毒的特效疗法,那就是
“灭毒、排毒、养肝”三位一体疗法
,通过这种综合性疗法,能够有效的杀灭寄生在肝细胞内的肝病病毒,还能把残余的病毒和毒素排出体外,同时对各脏腑进行调理,增强机体免役功能。 首先灭毒: 肝病病侵入肝细胞后,会使肝细胞周围形成一个药膜,一般的药物是无法穿透抗药膜进入肝细胞,所以说无法杀灭病毒,而我们所采用的药物中含有一种B细胞渗透因子的有效成分,它能有效的破坏病毒的抗药膜,进入干细胞后,直接作用与病毒,溶解杀灭病毒,这些被杀灭的病毒在机体的免疫功能和B细胞渗透因子的作用下会逐渐地离开干细胞,从而恢复干细胞的正常功能。 二是排毒: 一些被抑制或被杀灭的病毒,都沉积于干细胞及血液内,一旦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这些被抑制或被杀灭的肝病毒就会死灰复燃,重新活跃起来,这也是肝病久治不愈和愈发的主要原因。我们在临床中系用具在排毒作用的药物,能有效的清除体内残余的病毒,而且还能把体内的一些病毒和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从而起到净化血液,减轻肝脏负担的作用,给机体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排毒治疗来达到防止反弹和复发的作用。 三是养肝: 肝病毒侵入干细胞干细胞后,它会在干细胞内进行复制,在复制过程中会摄取干细胞的营养,造成干细胞营养缺乏而坏死,所以说我们在治疗肝病不但要单独的进行"灭毒"和"排毒",而且还配合养肝,保护干细胞,促使干细胞的修复,我们在采用养肝这方面进行治疗时所用的药物中含有20余中人体和干细胞所必须的氨基酸,能直接参与人体蛋白和干细胞的营养,促进肝脏蛋白合成功能,从而达到养肝护肝的目的,减少肝细胞的损害,既降酶又增强了机体免疫功能。 另外,我们还配合抗纤维的药物,减少肝损伤和肝纤维化的形成,从而阻止了肝病进一步发展,我们把这几种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为肝病患者的康复奠定了基础。(实习编辑:李杏)
乙肝治疗耐药步步逼近
耐药管理时间点前移——从发生临床耐药(生化学突破)时间点前移至发生病毒学突破时间点,再前移至病毒学应答不满意时间点(早期病毒学应答预测),将来,可能发生耐药时间点最终应前移至治疗起点,即预防耐药管理概念。 ■ 预防耐药 ——在初始选择抗病毒治疗时就考虑如何降低耐药风险,延缓耐药发生。 ■ 预测耐药 ——当已经开始应用一个低基因屏障、高耐药发生率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时,如何根据患者治疗中早期应答情况及时调整、改变现有治疗策略,以降低该药物治疗的耐药风险。 随着慢性乙型肝炎长期抗病毒治疗策略的实施,HBV对核苷(酸)类似物产生耐药的风险必将加大。同时,随着药物种类及其应用的增加,HBV耐药变异的形式也将增多。事实上,目前临床抗HBV治疗过程中耐药频出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严肃而重要的“临床问题”,而在临床耐药管理过程中,耐药管理时间点前移的新观念已逐渐成为病毒学家和临床医师的共识。 目前耐药管理策略主要为预防耐药和预测耐药。当前预防耐药主要有两种治疗策略:(1) 初始治疗选择兼具强效和高耐药基因屏障、低耐药发生率的抗病毒药物单药治疗;(2) 初始治疗选择没有交叉耐药的两种以上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预测耐药即治疗路线图(roadmap)概念。 预防耐药 预防耐药除了从初始治疗的选择着手外,还需注意:(1) 理智应用抗病毒治疗,即选择合适的患者在合适的时机开始合适抗病毒治疗(包括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方案);(2) 避免单药序贯治疗,防止因为单药序贯治疗导致后续治疗药物疗效下降、耐药风险上升,使长期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选择受限;同时预防产生多药耐药的风险;(3) 避免选择存在交叉耐药的药物,以免限制未来治疗方案的选择。 从长期治疗必须预防或延迟耐药发生这一角度考虑,选择强效、低耐药的药物,即所谓高耐药基因屏障和(或)低耐药发生率药物(如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单药治疗为重要预防耐药方案。临床现有数据证明,90%的患者通过这一方案可达到长期持续抑制HBV复制的基本治疗目标。另一预防或延迟耐药发生的方法为联合治疗策略。目前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联合治疗方案可以降低耐药的发生。但通过联合治疗是否能达到增加抗病毒疗效,同时又降低(延迟)耐药发生的双重效果,迄今仍无明确答案和标准方法。值得商榷的是,起始联合一个高耐药基因屏障药物有无可能完全防止耐药的发生,将发生率由1%降到0?其次,如果证明这样的联合治疗更佳,进行这样的临床研究需要每组>1000例患者,是否值得?包括此类药物与干扰素的联合,怎样评估疗效增加又耐药减少发生,试验设计非常困难。 预测耐药 近来,根据替比夫定GLOBE研究的分析显示,治疗24周取得完全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其2年治疗的耐药发生率低。如加上选择合适的患者,耐药发生率可降至2%~4%,由此,Keeffe等提出了治疗路线图(roadmap)概念,根据评估抗病毒治疗中的早期病毒学应答情况来指导下一步的临床治疗决策,通过调整并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减少耐药发生。 但应提出,目前的治疗路线图概念和方案还远非一个完善和理想的优化方案。早期治疗应答和远期疗效的关系,不仅存在于目前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早在丙型肝炎治疗中已经观察到。丙型肝炎治疗中早期应答患者治疗的远期(仅1年预测疗程)结果是能够将HCV清除而治愈,但目前没有一种抗病毒治疗能够将HBV清除,且治疗方法为无限疗程的长期治疗。所以目前治疗路线图概念只提供并预测1~2年治疗的耐药发生情况。通过调整和优化的方法,其长期提高疗效,降低、延迟耐药的效果如何还须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来加以完善。因此,有学者认为,目前治疗路线图概念应用于耐药管理更接近为一个尝试或纠错的概念。 我们还应注意,根据治疗路线图概念和目前的临床数据表明,不同的乙型肝炎疾病状态,不同疾病阶段要用的调整优化的方案是不相同的。针对不同抗病毒效能和不同耐药基因屏障的不同核苷(酸)类似物,所采用的治疗路线图也是不一致的。如前所述,不同的调整时间点(12、24、48周),不同的HBV DNA检测下限值,不同的调整药物方案决定了治疗路线图应用过程上的个体化及优化的概念。根据耐药管理时间前移的概念,治疗路线图的管理耐药概念已将现行耐药干预的时间点前移了一大步,这对于低耐药基因屏障类的药物有其实际价值。通过运用路线图,我们至少可以筛选出一部分适合这类药物的患者,从而降低或延迟耐药的发生。但对于高基因耐药屏障药物的耐药管理,恐怕很难用路线图的概念和方法来加以实现。 早期“救援”治疗 已发生耐药患者的“救援”治疗时间点也已前移至仅有病毒学突破,而不是已发生临床耐药生物化学突破的时间点。具体“救援”治疗方案见表1。 ■ 小结 从临床耐药管理的根本策略来讲,将管理和干预时间点前移到抗病毒治疗的起点,在我们启动抗病毒治疗时,考虑到减少、延迟耐药发生,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进行有效的耐药预防,这或许才是临床最有效、简便、可行的耐药管理方案。 表1 HBV耐药变异的处理策略 耐药类型 “救援”治疗策略 LAM耐药 加用ADV 换用2倍剂量的ETV(1.0 mg/d,但耐药变异发生率较LAM初治者高) 加用TFV(尚未被SFDA批准) 换用Truvada(TFV+FTC,尚未被SFDA批准) 换用干扰素α或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尚需循证依据) ADV耐药 加用LAM或LdT或ETV(对未用过LAM者好) 换用Truvada或TFV(尚未被SFDA批准) 换用干扰素α或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尚需循证依据) ETV耐药 加用ADV或TFV(后者尚未被SFDA批准) 换用干扰素α或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尚需循证依据) LdT耐药 与LAM-R处理基本相同 多药耐药 对LAM+ADV的多药耐药 Truvada或TFV+ETV(尚未被SFDA批准) 对LAM+ETV的多药耐药 TFV或Truvada(尚未被SFDA批准) (实习编辑:李杏)
乙肝孕前抗病毒全攻略
(一) 孕前西医抗病毒保健 西医治疗主包括抑制病毒复制和清除病毒, 调整体免疫功能,保护肝细胞及促进肝细胞再生, 减轻症状, 减轻炎症,改善肝功能. 这些是为受孕和生育健康宝宝打下的良好基础. 1. 抗病毒治疗 对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病毒复制指标持续阳性而准备生育的妇女,在孕前进行抗病毒治疗,清除体内病毒是一项重要措施. 目前,抗病毒药物效果都不十分满意. 应用后可暂时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停药后这种抑制作用消失,已被抑制的指标又可回复到原水平. 有些药物作用较慢, 需较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由于抗病毒药物的疗效有限,且仅在病毒复制活跃时才能显效, 故近年治疗慢性乙肝倾向于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 (1). 干扰素(Interferons IFN): 是目前公认的对乙肝病毒复制有一定作用的药物. 其作用机制为: 第一, 阻断病毒繁殖和复制,主要通过抗病毒蛋白(AVP),导致mRNA裂解, 阻止乙肝病毒的复制. 第二. 诱导受感染的肝细胞膜I类MHC抗原表达,促进Tc细胞的识别和杀伤效应.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基因工程干扰素, 包括干扰素a-1b, a-2a a-2b. 1) 重组干扰素.a-2b(干扰能, Intron A): 每次300万单位, 肌内注射,每日1次, 连用1周后改为隔日1次, 疗程3-6个月. 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及乙肝病毒DNA转阴率可达30%-70%, 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效果肯定. 但绝大多数乙肝病毒e抗原仍持续阳性, 可能与乙肝病毒DNA整合有关. 2). A-1基因工程干扰素(干扰灵): 每次200万-600万单位, 肌内注射,每日1次, 疗程2个月. 近期乙肝病毒e抗原转阴率55%. 干扰素的疗效, 各家报道不一,乙肝病毒e抗原阴转率一般在40%-50%. 为了提高疗效, 有用皮质激素撤除后再用干扰素, 但需注意病情较重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忌用, 否则可使病情恶化. 对认为由前C基因突变的乙肝病毒感染者, 即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阳性, 乙肝病毒-DNA 阳性的慢性肝炎,, 采用大剂量干扰素,疗效不理想. B及Y干扰素对乙肝病毒复制疗效不如a-IFN. 影响干扰素疗效的因素: 一是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 二是女性较男性疗效好. 三是丙氨酸转氨酶增高者疗效优于丙氨酸转氨正常者. 四是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a抗原, 乙肝病毒DNA 效价低者疗效较好. 五是未用过抗病毒药物和免疫抑制剂者疗效较用过无效者好. 六是大剂量与长疗程者似较好.. 副作用与疗程长短 剂量大小有关. 最常见是”流感样症群”, 表现为畏寒 发热 头痛 全身酸痛 乏力等. 但继续应用或减量后常逐渐减轻.多为一过性发热 常见于首剂, 未发现和疗效和关系. 也可引起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等.停药后常自行恢复, 不影响治疗. 目前多认为与其它抗病毒或免疫调节药联用, 可能提高疗效. (2) 无环鸟苷(Acyclovir ACV ,国产阿普洛韦) : 此药为核 苷类似物,对各种DNA病毒有抑制作用. 它在体内经胸腺嘧啶激酶(TK) 活化转变为具有抗病毒活性的三磷酸无环鸟苷, 后者具有抑制DNA-p和中止病毒DNA链延伸作用,因此对具有TK的病毒如疱疹病毒作用较好, 乙肝病毒不具有TK, 故作用一般,多认为与干扰素合用疗效较发了. 用法为每日15毫克/公斤体重, 分上下午稀释后静脉滴注, 持续2小时 连用30日, 然后停15日再用15日,疗程为60日. 国内报道疗效不一,效果不如a-干扰素. (3). 阿糖腺苷(Ara-A)及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 这两者均为嘌呤类似物, 能选择性抑制病毒DNAP和核苷酸还原酶活性, 阻止DNA型病毒复制 . 由于这两种药副作用较大,近年已 少用. (4). 聚肌胞(Poly :C) : 为人工合成的干扰素诱导剂, 国内应用较久, 疗效一直未能肯定.对慢性乙肝疗效不显著. 用法为4毫克, 肌内注射, 每周2次 疗程3-6个月. (5). 拉米夫定(Lamivdine, 二脱硫代胞苷, 3TC) : 为核苷类药物, 是近年来抗病毒药物研究的热点, 进展很快. 核苷类似物主要通过病毒产生的胸腺嘧啶激酶和逆转录酶的活性, 并与核苷酸竟争性掺入病毒的DNA 链,终止DNA链的延长和合成. 使病毒的复制受到抑制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迄今在全球范围内已有2000余例进行 了II 期和III期的临床实验, 其中最大系列 服药时间最长是在我国大陆(429例)和香港,台湾 新加坡(358例). 服药达2年以上. 香港等地研究对治疗前后做了肝活检. 总的来说, 每日服用拉米夫定100毫克, 于2-4周时血清乙肝病毒DNA水平显明下降, 12周时乙肝病毒DNA累计阴转率达90%以上, 52周时持续乙肝病毒DNA阴转率为80%,乙肝病毒e抗原(HBeAG)/ 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血清转换率为5%-8%. 在第42周时肝活检复查, 肝脏坏死炎症和谐明显改善. 肝纤维化的进展也比安慰组为少. 慢性乙肝病人应用拉米夫定长期治疗后, 乙肝病毒选作用, 出现病毒的变异, I型YMDD变异沉常见, II型YMDD变异较少见. 拉米夫定的不良瓜一般较轻, 也未发生明显骨骼抑制和血清胰酶, 肌酶增高的现象. 个别患者于停药后可见病情恶化, 肝功能失常. 迄今有几例于停药数月后死亡的报道. 尚不能确定与芗有直接关系. (6). 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存在的问题,: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目前存在疗效不够满意 复发率高, 有的药物毒性较大和药份昂贵等问题. 同时, 乙肝病毒在细胞内不易达到有效浓度, 因此影响抗病毒的效果. 同时, 乙肝病毒除在肝细胞中复制 外, 还在其它组织如胆管, 胰腺 淋巴等细胞中复制.. 抗病毒药物较易清除血中的肝炎病毒,而组织细胞中的肝炎病毒不易被清除, 成为复发的重要原因. 此外,乙肝病毒易发生变异, 变异病毒常 对抗病毒药发生耐药或疗效不好, 如乙肝病毒前C区变异株感染, 干扰素治疗效果差. 慢性乙肝易形成人体免疫耐受, 导致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所以,病毒型乙肝治疗还需要注重对症支持疗法, 中西药特综合治疗. 乙肝病毒携带者(ASC)的治疗主要以中医中药治疗为主. 2.调整机体免疫力. 免疫调节剂的应用在于提高抗病毒免疫力. 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前只进行抗病毒治疗还不够, 因为目前乙肝病毒芗如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只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而不能在人体内彻底清除乙肝病毒. 免疫调节剂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尤其是对乙肝病毒的特异免疫,可以识别和破坏乙肝病毒感染和靶细胞, 清除乙肝病毒. 目前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的免疫调节剂有胸腺肽 胸腺素 左旋咪唑涂布剂, 免疫核糖核酸, 乙肝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和中医中药等. 目前免疫调节剂的治疗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和功能呈网络现象, 错综复杂,而病毒性乙肝的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机制, 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免疫检测方法尚不完善, 还不能反映人体确切的免疫状态和功能; 使用免疫调节剂还不能根据人体免疫状态进行 针对性治疗. 此外, 免疫调节剂对慢性乙肝的治的机制,尤其在人体内调节免疫的机制,还不清楚. 因此,免疫调节剂在慢性乙肝瓣应用 ,还缺乏针对性. 疗效还不够满意. 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认为 ,只有使用 针对乙肝病毒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免疫调节剂, 才能更有效的清除乙肝病毒, 如乙肝病毒的S和前S2治疗性疫苗, CTL多肽疫苗, DNA疫苗等. 但目前尚在实验和临床研究阶段. (1). 胸腺肽: 通过影响cAMP 而增强T细胞的活性. 用法为每日10-20毫克. 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疗程2-3个月. (2). 白细胞介素2(IL-2): 能刺激免疫 效应细胞增殖及诱生Y-干扰素. 用法为每日1000-2000单位. 肌内注射. 每日1次. 疗程28-56日. 部分患者乙肝病毒e抗原转阴. (3). 淋巴因子激活性杀伤细胞(简称LAK细胞): 系用淋巴因子(如IL-2和y-IFN)刺激其前体细胞而得. 国内报道可使 部分患者乙肝病毒e抗原及乙肝病毒DNA转阴. 3.保护肝细胞药物. (1). 益肝灵: 由水飞蓟草种子提取的黄体, 可稳定肝细胞膜. 促进肝细胞再一. 用法为每次2片每日3次,疗程3个月. (2). 强力宁.: 自苷草中提取的甘甜素,对四氯化碳中毒性肝损害有效,对肝炎治疗, 以降酶作用较好. 停药后有反跳. 现有同类产品甘利欣注射液, 经研究降酶效果优于强力宁. 甘利欣注射液的用法为150毫克加入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 每日1次. 疗程1-2个月. 注意对心肾功能哀竟, 严重低血钾 高血钠症禁用, 孕妇及婴幼儿不宜用. (3). 齐墩果酸片: 用法为80毫克, 每日3次服用,疗程 为3个月. 联苯比酯, 用法为15-25毫克,每日3次服用. 丙氨酸转氨酶正常后减量比酯, 用法为15-25毫克,每日3次服用, 丙氨酸转氨酶正常后减 量维持, 疗程6个月. 均有降酶作用. (二). 孕前中医抗病毒保健 1. 中成药抗病毒 (1) 中成药的家庭保管. 1). 贮备量不宜太多,家庭自备中成药不宜太多. 保持3个月用药量为宜. 2). 注意 使用期: 药品的使用期与药品的有效期概念不同. 药品 的使用期是指贮存一定时间后, 质量发生变化的药品所规定的使用期限, 到期检查合格还可继续使用. 中成药保管妥当, 使用期一般可适当 延长. 药品的有效期是指药品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能够保持质量的期限. 3). 注意外包装检查: 购药时, 观察包装盒(袋)有无破损, 水渍 内外包装的说明是否一致, 内包装封口是否严密. 4). 妥善存放: 家庭用药应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玻璃橱 抽屉 药箱内) , 避免日光直射,高温,潮湿. 如家庭用药更换了包装瓶, 一定要加药品标签, 写清药名, 规格, 用量等. 对名称, 用量有疑问的药,切勿使用 , 以免出现意外 , 并防止小儿误食. 5). 防止变质污染: 口服液 糖浆剂, 合剂开瓶后要及时用完,未用完的应放在阴凉处存放(最好冰箱保存), 以免发霉, 发酵变质. 取药应该用多少到多少, 瓶装药液只能倒出, 不宜将多余量倒回瓶内,更不宜用嘴在瓶口直接取药, 以免药品污染,变质. 如药品出现变色 有气泡 变味等, 不可再服用。 2. 选择中成药的方法 . 1). 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虽然相对西药而言, 中药的毒副作用要低得多, 甚至有许多中药其中本身就是常用的食物, 但是由于中药有各自的性 味 归经等特点. 所以中药有其各自的适应征. 尤其是准备 受孕生育的妇女., 孕前用药更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 不可盲目服用药品. 例如, 同样属于肾虚的病人, 有的肾阳虚引起的, 有的是肾阴虚造成的, 临床对于两者的治疗方法截然相反,若不慎用错药不仅于病无益,反而会加重病情. 因此, 在选用中成药以前,去请教一下医生 是十分必要的。 2).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一般情况下药品说明书能提供给患者该药品的作用 适应症 用药注意等 大纲性的知识, 特殊人群尤其需要注意 , 如孕妇. 3). 辩证选药: 应按患者的临床中医不同症型去选择用药. 如肝气不舒的患者选择柴胡舒肝丸; 肝胆湿热的患者选择茵莲清肝合剂等. 4)综合选药: 即综合患者的病, 证 症状进行 分析来选用药物治疗. 常规情况下选用两以上药物进行 治疗, 并随着疾病的进展随时调整, 更改用药。(实习编辑:李杏)
2008年6月26日星期四
乙肝治疗用上“妙招”
治疗乙肝用抗病毒药物疗效有限,病毒变异该如何解决?记者从日前结束的香港———上海2005医疗新领域研讨会上获悉,这些医学难题目前正在被两地专家攻克,获得用干细胞技术治疗心梗、干扰素配合抗病毒药物治乙肝等新进展。 治心梗 让自己细胞长出“好”心 发生心肌梗塞的病人,即使抢救成功,也往往会伴随着心脏功能的衰弱,从此卧床不起。而传统的医疗方法只能为病人移植心脏,来提高生存质量,但来自异体的心脏,移植后又不得不面临可能产生的排异反应,甚至导致手术失败。 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葛均波教授表示,成人的心肌细胞不同于一般细胞,损坏后它只能结疤无法再生,因此心梗后容易导致急性期的心力衰竭。两年前,中山医院开始着手干细胞研究,从人体中抽取一部分骨髓,从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把心肌干细胞通过导管注射到病人心脏中发生梗塞的部位,长出完整的“好”心。这是国内首家用干细胞技术来治疗心肌梗塞的。 日前,他们对60多位心肌梗塞病人进行临床实验后发现,部分病人在干细胞移植后心脏功能出现了明显好转。各项心衰指标包括胸闷、气结等临床症状也得到改善。由于干细胞移植时所取的骨髓来自患者自身,因此副反应相对较小。“但干细胞是如何作用的,具体原理和作用机制都还不够明确,接下来我们需要做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然后才能推广干细胞技术”,葛均波表示。 控乙肝 长效干扰素配合治疗 据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系主任沈祖尧教授表示,中国约有1.3亿名乙肝病毒携带者,但是抗乙肝病毒的治疗方法很少。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单纯使用抗病毒药物,而且抗病毒药物长期只有拉米夫定一种,但是拉米夫定药效有限,服药一两年后一旦停药,大部分病人都会复发,用药一年后乙肝病毒也很可能开始变异,从而降低疗效。 香港中文大学最新公开的实验结果表明,用干扰素配合拉米夫定一起治疗效果远比单纯抗病毒好,根据100个病人的对照试验,一年治愈率从15%上升到30%至35%,即连续用药一年后停药半年后复发的概率降低了一半以上。但是如果病人肝炎很重,或肝功能很差,则必须先用拉米夫定将肝功能恢复到一定程度,才能用干扰素配合拉米夫定治疗。由于干扰素一般费用较高,目前香港中文大学使用长效干扰素来代替,一周只需注射一次,整个治疗花费约4万至5万元一年。 令人期待的是,一些新的抗乙肝病毒药即将在国内上市,其中一种药效果超过拉米夫定10倍至100倍,而且使用相对较安全,一旦新药结合长效干扰素治疗乙肝,其疗效应该会更好。(实习编辑:李杏)
乙肝治疗陷阱大揭底
五花八门的乙肝治疗药品的“牛皮”广告,在全国各种媒体上实行“地毯式的狂轰滥炸”。现将形形色色的乙肝治疗陷阱曝光如下,供参考。 陷阱一———祖传秘方专治乙肝。医学上正式确认乙肝病毒是近30年来的事,布朗伯格教授因发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而于70年代初获诺贝尔医学奖。你相信有专治乙肝的祖传秘方吗? 陷阱二———多种名贵中药经高科技研制出最新特效乙肝药。打着“名贵中药”的幌子,也许是几种不值几个钱的中草药打磨成粉剂或搓成丸剂,或装进胶囊,竟要价数百元甚至上千元。请患者三思而后行。 陷阱三———专治乙肝,4000元包转阴,无效退款90%。用假药为人治病,即使无效退款90%,他还能净赚一笔,倘若碰上几个自动转阴的,他就大发横财了。在乙肝患者中,每年约有5%的患者通过自身的抵抗力使乙肝标志物自动转阴,尤其是E抗原自动转阴率较高。 陷阱四———揭开了乙肝的神秘面纱,×××药能将乙肝病毒从肝细胞内分离出来并彻底杀灭,永不复发。这是绝对的吹牛,目前还没有任何药能把乙肝病毒从肝细胞内分离出来并彻底杀灭。国内外公认的拉米夫啶药物也只是近期抑制(绝非杀灭)部分患者的乙肝病毒的复制。 陷阱五———专治乙肝的转阴王、神医、名医、教授来××市免费义诊。义诊是假,高价卖药是真。转阴王是吹的,神医是捧的,名医是自封的,教授是假的。只要你肯掏钱,不经任何部门审查,你就可以成为国内名医乃至世界名医,并有《××名医大典》和烫金的名医证书寄给你。国内某报刊上吹得最响的某省一位攻克了肝病的教授,可在《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却查不到该教授一篇论文的影子,真是“吹牛不上税”。 圈套多多,广大的肝病患者,请你走一步看三看,小心掉进乙肝治疗的陷阱。(实习编辑:李杏)
2008年6月25日星期三
三种情况需要肝移植
随着肝移植的大规模开展,特别是著名演员傅彪接受了肝移植手术,使这一手术更多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但大家对这个手术还不够了解,网上查询、口口相传,造成了一些信息错误或误导,使病人或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或者是在不适宜的情况下仍选择肝移植,造成经济乃至生命的不必要付出。 哪些患者可以接受肝移植呢?原则上说,任何急、慢性和先天性肝病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用其他办法治疗都不能奏效时,均可以考虑接受肝移植手术。目前我国接受肝移植的患者主要为:(1)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者;(2)慢性重症肝炎、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生命受到威胁者;(3)肝胆系统恶性肿瘤,已不能用常规方法治疗者。 用肝移植方法治疗非恶性肿瘤的肝脏疾病,可谓一箭三雕:第一,通过肝移植,切除了患者的全部坏肝,移植一个健康肝,患者的肝病得到根治。第二,由于这样的病人绝大多数是乙肝患者,在术中和术后配合应用贺普丁及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治好病人的肝炎。第三,一般来说,从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是一个自然病程,在肝硬化阶段就进行换肝手术,能及时阻止病程向肝癌进展,确保患者长期存活。因此,越来越多的肝硬化患者愿意接受肝移植手术。 肝移植手术时机的把握对患者预后和长期生存十分重要。当病人出现肝脏代谢性障碍、发育迟缓,或出现顽固性腹水、反复黄疸、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反复出现肝昏迷等肝移植指征时,就应该及时进行器官移植。遗憾的是很多病人和家属,包括一些医务人员总是顾虑重重,直到出现了禁忌症,失去了最佳手术期才考虑做移植,影响了远期疗效。 恶性程度高的晚期肝癌无法通过肝移植根治癌症。国际上在开展肝移植的最初阶段,也对肝癌患者进行肝移植,这部分病人占总病例的1/3~2/3。后来各国医生发现,除了几厘米以下的小肝癌和恶性程度低的肝癌外,恶性程度高的晚期肝癌患者,无法通过肝移植根治癌症,有时肝移植还可能促使肿瘤转移和复发。所以,在西方主要的肝移植中心,肝脏恶性肿瘤病人接受这种手术的人数已经明显减少。(责任编辑:王海娥)
2008年6月24日星期二
体检前勿信“乙肝作弊药物”
高考体检即将到来,作为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考生心情会格外复杂,他们在高考体检中应注意哪些事项呢?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士敬博士提醒: 第一、乙肝考生冲刺阶段不能过度劳累。有些保健品会添加药物或激素,服用后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需要注意。 第二、乙肝病毒携带者考生应在体检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检查一次肝功,看转氨酶是否正常。 第三、如果是第一次查体发现有乙肝,不必惊慌,应该找权威医院再复查。 第四、千万不要相信何种类型的“乙肝作弊药物”,各种“乙肝作弊药物”均有潜在的毒副作用,同时也不要相信各种“乙肝快速转阴”治疗法。迄今为止,尚没有能够使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的药物,部分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以在短期内使乙肝病毒DNA转阴,但难以使“大三阳”转为“小三阳”。 第五、体检前一天,应避免剧烈运动,晚餐宜清淡,忌饮酒,保证睡眠充足。(实习编辑:李杏)
乙肝携带者转归因人而异
乙肝的发病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明确,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它的形成除与感染方式、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外,主要还取决于感染者的免疫状态。当人被乙肝病毒感染后,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状态下,人体中会产生中和抗体,可将病毒清除干净;当人的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就不能产生足量有效的抗体去清除血液中的乙肝病毒,致使乙肝病毒在宿主肝细胞和血液中长期持续存在。这部分人群的转归可分为如下几种: ★平均每年约有3%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可自然转阴。 ★在肝功能持续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10%~25%的肝脏无明显的病理损害;75%~90%的肝脏病理发生轻、中、重度损害,甚至出现早期肝硬化、肝癌等病理表现。 ★25%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可出现腹胀、纳差、肝功能异常等慢性肝病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10%左右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由此可见,乙肝的转归因人而异,决不仅仅是依靠肝功能与“两对半”两张化验单就能说明问题的。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只有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生和发展。(责任编辑:王海娥)
疗效与麻烦同在的“富人药”
有人将干扰素的出现誉为乙肝抗病毒药物的第一个里程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起,干扰素广泛应用于乙肝治疗,也标志着历史推进到“干扰素时代”。刚刚出道的干扰素便带给人们不小的惊喜,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疗效。经过干扰素正规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大约有35%以上能达到预定疗效,若在此基础上再联合使用胸腺肽,疗效还可更上一层楼。干扰素是一种注射用2药,药物半衰期短,要维持药效须隔天注射一次,这给病人带来不小的痛苦和不便。2005年,罗氏公司的长效干扰素派罗欣通过美国FDA批准,被正式用于乙肝治疗,使这个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因为它只需每周注射一次。 nbsp; 医生们发现,治疗前转氨酶高(但低于正常值的10倍)、DNA指标小于2×108者以及女性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效果相当的好,此外,病程短、非母婴传播、肝纤维化程度轻且无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使用效果也相当不错。 另外,据高志良教授透露,干扰素还有一项特别的能耐,它居然能使一部分人的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不过这个数量不大,只有3%,而这是拉米夫定等核苷类药物所不能做到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随着干扰素剂量的不断加大,以及疗程的不断延长,干扰素的缺点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在使用干扰素的开始几天,医生们发现很多病人都像得了重感冒一般:发热、头痛、乏力、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不过,这种症状在注射三五次后便可消失。 有些病人用完干扰素后,发现脱发开始增多,有时拿起梳子一梳,头发便一缕缕往下掉。很多使用者的骨髓受到抑制,血小板和白细胞都会降低,病人感觉很难受。有少部分病人可能出现精神方面的损害,如抑郁、妄想症、重度焦虑。不过,这些不良反应只是在部分病人身上出现,而且其损伤是一过性的,停用后几天到几个月,上述不良反应便可烟消云散。所以,在用药过程中,病人需要密切留意这些不良反应的出现,有异常情况马上告诉医生,这样医生便可根据不良反应的程度来调整剂量和给药频率。肝功能失代偿(转氨酶高于正常值的10倍以上)的病人要特别小心,因为他们一旦用了干扰素,肝功能将发生急剧的损害,出现严重黄疸。 高志良教授特别强调,使用干扰素者应密切监测副反应,要每3个月检测1次甲状腺功能、血糖和尿常规等指标。如治疗前就已存在甲亢,最好先用药物控制好,再开始干扰素治疗。另外,应定期评估精神状态,尤其是对出现明显抑郁症和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密切监护。 不良反应较多,是限制干扰素广泛使用的一大瓶颈。价格昂贵,则是干扰素的另一大缺点。普通干扰素70块钱左右一支,隔天打一支,一个月下来就耗去一千多块钱。长效干扰素贵得更是惊人,一支的价格在1000~1400元之间,这样一个月下来也要5000多块,优势是一个星期打一次就行了,效果优于普通干扰素。干扰素的疗程至少半年,这半年下来普通干扰素大约要六七千元,长效干扰素大约要三万五。这还仅仅是抗病毒花掉的钱,算上保肝降酶药等其他药物,还有一系列的检查费用,这不是一个普通收入的病人可以轻易承受的。何况,有些病人疗程还不止半年。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gt;gt;gt;9条措施预防乙肝耐药(实习编辑:李杏)
多种手段控制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世界问题。估计全球每年有150万人感染甲型肝炎;20亿人感染乙肝病毒,其中有3.5亿人为慢性乙肝感染者,每年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全球有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每年有超过30余万人可能死于丙肝导致的肝癌。面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肝炎病毒,我们能够控制它的流行吗? 接种疫苗,甲肝乙肝少了多少 接种疫苗是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的最好方法。自从1992年我国有了自己生产的甲肝减毒活疫苗以来,甲肝发病率明显减少。如据山东省济南市疾控中心统计,1991年该市的甲肝发病人数为4648人,到了2002年发病人数仅249人。江苏省阜宁县1991年洪涝灾害后,甲肝流行率高达552.5/10万。1992~1994年该省开展人群丙种球蛋白接种,1995年始开展儿童甲肝疫苗接种,主要对象是满1周岁儿童和易感者,2003年发生了同样的洪涝灾害,而甲肝的发病率仅18.2/10万。今年,我国许多地区将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甲肝的发病率将会进一步减少。 母婴阻断,乙肝的“根”断了多少 乙肝病毒可通过许多途径感染人体,如输血、注射、治疗器械、母婴传播、性接触和生活密切接触等。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果不接受乙肝疫苗预防,乙肝妈妈所生的孩子60%在两年内可感染上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的妈妈所生的孩子有95%在一年内表面抗原阳性。 如今乙肝病毒感染的母婴传播阻断措施越来越成熟和完善。乙肝妈妈所生的孩子可以通过注射乙肝疫苗加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母婴阻断,对于乙肝病毒基因DNA较高的乙肝妈妈,还可以在妊娠后期进行适当的抗病毒治疗,降低母亲体内的病毒含量,增加母婴阻断的效果。经过母婴阻断,乙肝妈妈所生的孩子的乙肝病毒感染率明显降低。 抗病毒治疗,慢性肝炎好了多少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乙肝和丙肝目前都有了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干扰素开始用于治疗慢性丙肝和乙肝,使40%~60%的丙肝和25%~30%的乙肝取得了疗效,甚至达到清除病毒的效果。后来,在丙肝的治疗中,人们又为干扰素找到了利巴韦林做“帮手”,进一步提高了丙肝的疗效。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更是突飞猛进。自从1999年拉米夫定上市以来,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相继上市,乙肝有了更多的治疗方法。经过抗病毒治疗,60%~90%以上的慢性肝炎患者的病毒得以缓解或控制。国外有一位医生对900多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7年回顾性研究,发现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患者7年中肝癌的发生率为11.2%,而用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肝癌的发生率仅为2.3%,说明抗病毒治疗明显改善了乙肝的预后,延缓了肝病的进展。 今年5月19日是第一个世界肝炎日。世界肝炎日是由日内瓦的民间组织——世界肝炎联盟(WHA)联手世界卫生组织、其他联合国组织、红十字会、开放性社会研究所、盖茨基金会等机构共同发起的。届时,遍布全球五大洲的200多个组织将同步行动,唤起世界人民对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的关注和重视,提高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知。(实习编辑:李杏)
2008年6月23日星期一
量体裁衣制定个体化乙肝治疗方案
◆什么是量体裁衣和量力而行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所谓量体裁衣就是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情况,为其“量身定做”,因人而异,对症下药,进行个性化治疗的方案。所谓量力而行就是根据每位患者的经济状况,制定合适的、患者能够承受的治疗方案,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新药、贵药。 ◆为何要讲求量体裁衣、量力而行的个性化治疗? 患乙肝病的患者很多,但不同的患者其感染途径、心理状态和携带的乙肝病毒基因种类各不相同。如果医生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细致的分析,对于不同的患者都采取一样的治疗方案,那结果只能使患者最终落个“人财两空”的下场。 比如,当查知患者是乙肝“大三阳”和乙肝病毒DNA阳性,就使用干扰素或拉米呋啶,不进一步分析患者的病情是否处于炎症活动期、免疫耐受期,是否具备最佳的治疗时机,不论男女老幼都来使用这些药物治疗,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为患者使用的药物不对症,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对于工薪阶层的患者来说,不能只盲目地购买新药、进口药,而是应该认清乙肝这种疾病自身的客观规律和特点。乙肝的治疗不同于其它疾病,如心肌梗塞等病治疗的花费虽然昂贵却可以挽救生命,患者和医生别无选择。但是乙肝并非如此,各种昂贵的药物和所谓的新药并非都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需要明确的是,乙肝的治疗短期内是不可能获得痊愈的。所以,乙肝患者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打好“持久战”,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乙肝的多种新药近期疗效尚可,远期效果却不佳,对于阻断肝硬化发展进程并无太大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更需冷静观察,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请医生为自己设立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使治疗简单化、规范化。那些大肆宣传且称“根治”乙肝的广告,多为虚假广告,不可轻信,否则将会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怎样实施量体裁衣、量力而行的个性化治疗? 量体裁衣需要医生准确地判定乙肝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因病施治,治疗方案是针对不同患者专设的,具体方案就像是为每个患者量身定做的衣服一样合适才行。 乙肝患者通过肝穿组织活检、抽血检查肝功、凝血酶原活动度、蛋白电泳、肝纤维化指标或B超等影像学检查等,可以明确诊断乙肝的轻重程度、是否到了肝硬化阶段;通过检查乙肝病毒系列指标,可以知道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是否处于复制的状态;通过检查乙肝病毒的基因分型,对确立治疗方案、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会有所帮助。经过这些检查后,医生便可全面地了解乙肝患者的真实病情,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例如:乙肝患者转氨酶水平在200国际单位/升左右,没有黄疸,没有肝硬化,且排除家族垂直传播,属于中度慢性乙肝,此时应该以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为主,适当配合一些免疫调节剂(胸腺素、胸腺五肽等),可能会最大限度地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中药治疗可以贯彻整个治疗过程,但是必须对患者先进行中医辨证,得出患者属于何种中医证型,再对症用药。例如:患者长期腹胀、食欲不佳、肝区不适、疲乏无力、消化不良,证属肝郁脾虚,使用柴胡舒肝散、四君子汤等比较合适。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讲究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治疗。制定治疗方案时一定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状况。如果是乙肝“大三阳”、乙肝病毒DNA为阳性、转氨酶升高的患者,且此患者每月可以支付800元左右的治疗费用,可以考虑使用拉米呋啶,并坚持两年以上的完整治疗。如果此患者每月只能支付200元的治疗费用,就可以使用中药制剂进行治疗,如肝得宁、苦参素等。治疗乙肝的方案多种多样,但目前尚无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案。一个方案的好坏要根据对患者的治疗结果来评定。只有为患者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责任编辑:王海娥)
“药海”战术 毒害肝脏
乙肝病情稳定多年,突然发作竟由止痛药引起?陈伯对此十分纳闷。专家告诉他,乙肝患者用药需十分审慎:感冒退热药、止痛药、避孕药等都容易损伤肝脏,此外,连带治疗肝病本身的药物同时使用一般也不要超过3种。专家提醒市民,切勿随意购买护肝药,包括中药。 病情稳定多年突然肝脏受伤? 今年50多岁的陈伯被诊断出患有慢性乙肝已经有十多年历史,由于一直坚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服药和检查,他病情稳定、肝功能基本正常。然而半个月前他关节突然红肿疼痛,为图方便,他没有到医院检查治疗,自行服用了治疗风湿肿痛的止痛药。紧接着,他逐渐感觉食欲下降、白天老感觉累、浑身没有力气,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与多年前乙肝早期病发的症状十分相似!于是他赶紧回到医院复查。一检查,发现他的转氨酶升得非常高,提示其肝脏出现了一定程度损伤。对此陈伯觉得相当纳闷:为什么这么多年好好的,病情会突然严重呢?医生详细了解后提醒:可能与其服用了半个多月止痛药有关。接着医生帮陈伯换了一种治疗关节肿痛的药,同时增加了一种护肝药,不久后陈伯再次检查时被告知转氨酶恢复正常值。 对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主任张立伐教授解释,在临床中常发现不少乙肝患者由于乱服药而出现不同程度肝损伤的现象。他表示,肝脏是人体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具有合成、解毒、转化、储存等多种重要的功能,被认为是人体的“化工厂”,绝大多数的药物都要在肝脏进行代谢和转化为无毒物质,从而减少对人体的损伤,但是这些在肝脏代谢的药物也往往会引起肝脏的损伤,特别是对于肝脏功能不好的乙肝患者。为此,乙肝患者用药时一定要谨慎小心,尽量减少用药和尽量选用对肝脏损伤小的药物,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乙肝同时用药别超过3种 据感染科主治医师闵筱辉博士介绍,乙肝患者用药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针对乙肝本身的治疗,需要肝病专科医生根据个人病情用药,通常来说专科医生不会开太多的药物给乙肝患者,一般不超过3种药物,主要为了减少肝脏负担、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损伤;另一方面,乙肝患者若出现其他疾病如腹泻、感冒、关节痛等,需要相应的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乙肝的病情考虑不用药或选用对肝脏影响小的药物。在日常用药中,退热药、止痛药、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四环素类药物、抗结核病药物)、避孕药等都容易引起肝损伤,肝病专科医生都会尽量避免使用。 “当药物引起肝脏损伤时有少数人会出现乏力、隐痛或者胃口差等症状,但多数人不会有不适的症状,为此,经常服用容易引起肝损伤药物的乙肝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肝功能,以发现肝脏是否有损伤,以便及时处理。”闵博士提醒。 “出现了药物引起肝损伤的情况,首先应考虑停用该类药物,如果实在不能停药,医生会根据病情改用其他类药物,若换药也不行的话,则只能加用一两种护肝药物,看能否改善肝功能,同时密切观察肝功能变化,注意休息。”闵博士表示。 滥用中药调理或加重肝损害 “很多市民喜欢用中药护肝,不少中药在护肝降酶方面确实具有较好疗效,但千万不能滥用,因为有些中药本身也会引起肝脏损害。”闵博士告诉记者,认为中药、中成药就绝对无毒副作用的想法是错误的,门诊经常可以遇到一些乙肝病人在老家用“祖传秘方”治疗半年,病情反而加重而前来求医的例子。“尤其是服用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此时一般不用中药来调理,以免加重肝损害。”闵博士说。 “另外,有些乙肝患者经常自作主张,在外自行购药治疗,还有一些患者则是看过几次医生后就长期在药店按医生处方购药,一吃几年不再找医生复诊,这样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闵博士表示,乙肝治疗方案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病情变化、病毒变异不断调整,所以患者定期复诊和遵医嘱吃药非常重要。 滥吃药容易伤肝。(实习编辑:李杏)
乙肝肆虐 疫苗来防范
乙肝的肆虐严重地危害着公众的健康。 我国的乙肝传染源有多大 我国人口众多,又是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高流行区,大约有1.2亿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约有2000万人至3000万人是慢性乙肝患者。每年大约有30万人死于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的肝病,如重症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乙肝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来自乙肝急、慢性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主要在人体肝细胞内繁殖。乙肝病毒在人体全身其他器官组织中也有繁殖,如小血管内表面的内皮细胞、肾脏、白血球、胰脏、肌肉、生殖细胞(指精子),肠子上的肌肉(平滑肌)里都有少量乙肝病毒。所以乙肝病人及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供血,而且其死后器官是不适宜捐赠的,因为其器官都带有乙肝病毒。 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乙肝病毒一旦进入破损的皮肤粘膜,就可以造成新的感染。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急、慢性乙肝患者,在胎儿期、围产期以及婴幼儿期可造成对自生儿童的传播。专家估计在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的30%-40%,源于此类母亲的传播。这种感染是十分危险和严重的。因为被感染者中的90%可以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与肝癌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尤其家族性肝癌大都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其子女在幼年期大部分被感染,并且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发展成肝癌,大致需30-50年。婴幼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后,将成为日后发生肝癌的主要人群。因此,必须在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为其及时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才能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临床症状有哪些 乙肝的潜伏期平均为6周,但也可能长达6个月。小孩感染后常常无症状。但与成人相比,大多数儿童可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有症状的乙肝患者会感到虚弱无力,并出现胃部不适和其他流感样症状,还会出现尿色变深或灰白色粪便,常见黄疸(皮肤发黄或巩膜黄染),症状可以持续数周或数月。大多数成人急性感染乙肝病毒均能完全康复,但很多儿童却会变成乙肝病毒携带者。急性乙肝病人康复后(并未变成慢性携带者)对该病具有终生免疫力。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倦怠、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痛、肝肿大、肝区叩打痛、黄疸、尿色深等症状,应做肝病检查和乙肝血清学检测。 如何预防乙肝 预防乙肝可采取两种措施。在生活中和集体环境中尽可能不用未检测乙肝指标的血液及血制品,不到黑窝点去献血,不要有同性恋行为和嫖娼行为,不要用不洁的注射器、针灸针和牙钻及内窥镜等介入性医疗仪器,不要共用剃须刀、穿耳针、纹身针、牙刷等器具。此外就是接种乙肝疫苗,提高自身的免疫抗体水平。(实习编辑:李杏)
对付乙肝 你做到了这5“是否”吗?
你是否能够按时服药?
乙肝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治疗过程。病人的依从性对于治疗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良好的依从性可减少病毒耐药性的出现,使药物的抗病毒作用更具有持久性,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你有否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
有些人认为,在抗病毒治疗后,血中已经不能测出病毒,症状也完全消失,就可以像治疗感冒或其他疾病一样停止服药,或减少药物的剂量,这是完全错误的。 乙肝抗病毒药物需要长期服药,只有在病毒完全被抑制以后才能停药,这个过程至少需要2年的时间,甚至需要终生服药。
nbsp; 你是否能理解治疗过程中的耐药?
有人认为,一旦耐药发生,肝病就会再次复发,甚至可能发生严重肝衰竭。其实,如果能及时发现病毒变异和肝功能的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完全可以避免严重肝病的发生的。因此,进行乙肝抗病毒治疗时,要理解这种耐药发生的必然性,即不要害怕耐药,也不要轻视。如果对某种药物产生耐药,及时更换其他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你是否能定期到医院复查?
不要觉得定期到医院复查是浪费时间,医生会通过必要的查体和化验,及时了解肝功能损害和恢复的情况,发现体内病毒复制的动态,早期判断出是否达到满意的疗效,病毒是否出现耐药,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你是否做好了抗病毒治疗的经济准备?
最后一项是抗病毒治疗的经济准备。拉米夫定大约每月400-500元,干扰素大约每月上千元,定期到医院检测肝功能、乙肝五项和HBV-DNA也需要一定的费用,长期治疗对于一些病人的确是一项不小的开支。由于前面提到的原因,在治疗过程中不能突然停药,因此要做好抗病毒治疗的经济准备,才能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使抗病毒治疗能够顺利进行,最终达到满意的疗效。(实习编辑:李杏)
乙肝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治疗过程。病人的依从性对于治疗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良好的依从性可减少病毒耐药性的出现,使药物的抗病毒作用更具有持久性,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你有否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
有些人认为,在抗病毒治疗后,血中已经不能测出病毒,症状也完全消失,就可以像治疗感冒或其他疾病一样停止服药,或减少药物的剂量,这是完全错误的。 乙肝抗病毒药物需要长期服药,只有在病毒完全被抑制以后才能停药,这个过程至少需要2年的时间,甚至需要终生服药。
nbsp; 你是否能理解治疗过程中的耐药?
有人认为,一旦耐药发生,肝病就会再次复发,甚至可能发生严重肝衰竭。其实,如果能及时发现病毒变异和肝功能的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完全可以避免严重肝病的发生的。因此,进行乙肝抗病毒治疗时,要理解这种耐药发生的必然性,即不要害怕耐药,也不要轻视。如果对某种药物产生耐药,及时更换其他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你是否能定期到医院复查?
不要觉得定期到医院复查是浪费时间,医生会通过必要的查体和化验,及时了解肝功能损害和恢复的情况,发现体内病毒复制的动态,早期判断出是否达到满意的疗效,病毒是否出现耐药,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你是否做好了抗病毒治疗的经济准备?
最后一项是抗病毒治疗的经济准备。拉米夫定大约每月400-500元,干扰素大约每月上千元,定期到医院检测肝功能、乙肝五项和HBV-DNA也需要一定的费用,长期治疗对于一些病人的确是一项不小的开支。由于前面提到的原因,在治疗过程中不能突然停药,因此要做好抗病毒治疗的经济准备,才能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使抗病毒治疗能够顺利进行,最终达到满意的疗效。(实习编辑:李杏)
2008年6月22日星期日
推荐:五种中医传统保肝药
一位来自攀枝花的少年李×抱着极大的希望来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治疗乙肝,却被告知他以前吃的药都无效,目前还没有治疗乙肝的特效药。针对人们的恐“乙”心理,华西医院有关专家同时指出,乙肝患者完全可以工作和正常生活,乙肝的传染只会通过血液和性传播,正常情况下是不会传播病毒的,国外治肝药只有两种。 nbsp; 为求证此事,记者专程采访了在川大华西医院成立的、亚洲惟一一家循证医学中心有关专家。中国留丹学者刘建平博士介绍说,中国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40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治疗乙肝的特效药,国外官方规定的治疗乙肝药物只有两种:干扰素和拉米夫定。而国内治疗乙肝的药却有300余种。 该中心在大量研究后得出结论,仅有5种中(成)药对乙肝有疗效:猪苓多糖、苦参碱、叶下珠、甘草类制剂、丹参制剂等5种中药(中成药)对乙肝有潜在疗效。因此,华西循征医学中心提醒乙肝患者,不要乱吃一些所谓的“对乙肝有特效的药”,免得伤财又伤肝。 中草药是传统治肝药 昨日记者还采访了成都市某中草药医院。该院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国内临床上广泛采用中草药治疗病毒性肝炎。据介绍,国家虽引进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但其疗效有限,且存在着严重的副作用,所以中草药仍是乙肝患者的首选。患者大多首选中成药。随后,记者来到总府路上某大药房内,向该药店医生咨询乙肝的药物,这位医生向记者介绍了五六种“对乙肝特别有效的中成药”,同时,这位医生也向记者表明,中成药也有副作用,但肯定比中草药的效果快得多,也好得多。目前治疗乙肝的患者大都选择中成药来治疗。(实习编辑:李杏)
慢性乙肝如何达到治愈标准?
依照目前的医疗水平,治愈慢性乙肝是非常困难的。在临床上,绝大多数(70%以上)慢性乙肝患者通过治疗只能使病情得到改善或使病情进展的速度减慢。仅有少数(8%以下)慢性乙肝患者通过治疗能够被彻底治愈,还有一部分(约30%左右)患者有望能够被基本治愈。 彻底治愈慢性乙肝是指患者通过正确的治疗,其肝功能系列指标已完全恢复正常,其乙肝病毒系列指标中的乙肝病毒DNA、乙肝表面抗原和e抗原已转阴,经肝穿刺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证实其乙肝病毒核心抗原、表面抗原已消失,而且上述检查结果须保持在2年以上的时间。基本治愈慢性乙肝是指患者通过正确的治疗,其肝功能系列指标已完全恢复正常,其乙肝病毒系列指标中的乙肝病毒DNA、e抗原已转阴,并已出现了e抗原与e抗体的血清学转换(乙肝“大三阳”转为“小三阳”),经肝穿刺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证实其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已消失,而且上述检查结果须保持2年以上的时间。 在我国,难以彻底治愈慢性乙肝的主要原因是:乙肝病毒的感染途径以母婴传播为主,这就容易使受感染的人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且在围产期(妊娠满28周至产后一周)感染乙肝病毒的婴儿与成人乙肝病毒感染者相比,更容易产生慢性免疫耐受,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此外,现有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只能抑制而不能清除患者体内的病毒,乙肝病毒的复制中间体——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可长期在患者的体内存在,且起着病毒“发动机”的作用。目前的各种药物尚难以彻底摧毁这部“发动机”。其实,对于慢性乙肝患者来说,能够被基本治愈也算是相当不错的结果了,因为这样的患者仅表面抗原为阳性,几乎没有传染性,病情进展的途径也基本被阻断,故发生肝硬化或肝癌的几率已大大降低。 那么,慢性乙肝患者如何才能达到治愈标准呢 1.要把握好治疗的时机慢性乙肝患者在体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增高的幅度最好为正常上限的2倍以上、10倍以下)、乙肝病毒复制指标(乙肝病毒DNA、乙肝e抗原)为阳性、肝功能处于代偿阶段时,为治疗的最佳时机。 2、要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 目前上市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为核苷类似物和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和恩替卡韦(ETV)三种,它们都具有强大的抑制病毒作用;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的疗效远远超过传统干扰素,可使个别病例达到彻底治愈的标准;免疫增强剂如胸腺素a1已被证实可提高抗乙肝病毒的疗效。 3.一定要认真执行治疗方案慢性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时,其治疗的依从性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由于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时间漫长,患者的毅力和耐力至关重要。患者千万不能频繁地更换药物,更不能擅自停药而终止治疗。患者若有什么想法,首先应与专家进行沟通。同时,专家也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向患者做好治疗期间的解释和疏导,并努力解决好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应当让医生和患者明确的是,虽然当前治疗慢性乙肝尚无特效药,但有效药物的不断问世,可在治疗上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只要医患之间密切配合,积极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就有摆脱病魔或基本治愈的希望。(责任编辑:王海娥)
乙肝用药 踏准“科学三步曲”
如果将慢性乙肝的长期治疗看作一场旷日持久的“健康保卫战”,那么科学的用药习惯和合理的服药方式就是乙肝患者握在手中的“长效武器”。而对于不同的“武器”,则需要配备不同的使用法则。对此,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成军教授表示,目前存在的乙肝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其给药习惯各不相同,患者应当踏准其中的“科学三步曲”。 第一步剂量篇:按体重“分级”给药 药物的安全性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乙肝患者也不例外。然而,对于每次该服用多少剂量,许多患者却并不清楚。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成军教授指出,对于乙肝患者若按固定剂量给药,那么其对体重轻的病人持续应答率较高,但可能不良反应大,致使部分病人不得不减量或停药;但是对于大体重病人而言,其药物不良反应虽然小,但也有可能因剂量不足而影响疗效。 如此看来,按体重给药应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法。按照病人的耐受性分门别类地给药,可使所有患者获得相同的治愈机会。聚乙二醇干扰素等长效干扰素可将病人体重等因素都考虑在内,让不同体重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同,避免了单一固定剂量给药时,体重小的病人骨髓抑制发生率高的缺点,有利于使不良反应最小化,疗效最大化。 第二步环境篇:规律作息缓解压力 乙肝患者除了定时定量地服药外,也应当重视用药时的作息环境。比如在注射长效干扰素前后,乙肝患者需要补充足量的睡眠。每天小睡30-40分钟,可以帮助恢复体力。但同时也注意不要在接近晚上的时候打盹,否则容易影响夜间的睡眠。随时把握时间小睡一番,即使没有真正睡着,也能帮助患者恢复精神。其次,患者在用药期间也需要配合适量的运动。轻松的有氧运动,自由散步是专家较为推荐的方法。通过慢慢加快速度,增加距离的运动方式可以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此外,游泳和瑜珈等运动也能减轻患者治疗期间的精神压力。 第三步饮食篇:克服味觉、嗅觉变化 在日常饮食方面专家特别强调,药物治疗期间,乙肝患者的“饮食功课”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正确合理地安排饮食,能够帮助患者对抗病毒,增强对治疗的反应。有数据显示,肝炎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营养需求会比患病前高出20%左右。但是受到药物治疗等多种影响,他们的味觉和嗅觉却可能会发生一些细微的改变。比如,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可能吃起来口感略微苦涩,对于烹调中的食物气味也会觉得反感。对此,专家建议,患者可在用餐或烹调期间,打开排风扇通风,以减少食物的气味。至于蛋白质类食物则仍应鼓励自己积极摄取。 此外,专家还建议患者在用药期间应每天饮用10到16杯水、纯果汁(如苹果汁)或其他不含咖啡因及酒精的饮料。并且摄取蔬菜、水果、谷物(面包、面类、米饭与麦片)与乳制品(富含钙质的奶类、奶酪与酸奶)。(实习编辑:李杏)
2008年6月21日星期六
8种情况不宜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固然重要,不过,如果出现下述情况,则应该暂时推迟接种: 乙肝免疫 nbsp; 1.
正在发热,体温超过37.5℃,应查明原因,治愈后接种。 2. 正患急性传染病或痊愈后不足两周,应延期接种。 3.
患有活动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肾脏疾病、严重心脏病者不宜接种。 4. 肿瘤患者或应用免疫抑制剂时不宜接种。 5.
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癔病、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者也不宜接种。 6. 过敏体质,有哮喘、荨麻疹、接种疫苗发生过敏者不宜接种。 7.
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不宜接种。 8.
妊娠期、哺乳期及月经期应推迟接种某些疫苗。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gt;gt;乙肝用药(实习编辑:李杏)
正在发热,体温超过37.5℃,应查明原因,治愈后接种。 2. 正患急性传染病或痊愈后不足两周,应延期接种。 3.
患有活动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肾脏疾病、严重心脏病者不宜接种。 4. 肿瘤患者或应用免疫抑制剂时不宜接种。 5.
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癔病、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者也不宜接种。 6. 过敏体质,有哮喘、荨麻疹、接种疫苗发生过敏者不宜接种。 7.
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不宜接种。 8.
妊娠期、哺乳期及月经期应推迟接种某些疫苗。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gt;gt;乙肝用药(实习编辑:李杏)
剿杀乙肝新式武器全面看!
相关调查显示,中国是世界乙肝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每年死于乙肝的人数超过50万。 3月12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贾继东教授在京做了《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流行和治疗现状》主题演讲。演讲中,他提出,随着对乙肝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意识到治疗乙肝必须要强效抑制病毒(即抗病毒)和提高e抗原血清转换(即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双管齐下。 乙肝治疗应“双管齐下” 据专家介绍,提高抗病毒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乙肝病毒无法在体内被彻底杀灭,一旦患者免疫力下降,残留在患者肝脏中的病毒就会迅速地大量复制,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诱发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肝细胞进行攻击,进而导致肝硬化或肝癌。而另一个体现乙肝病毒是否活动的重要指标是e抗原,如果患者的e抗原为阳性,则表示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正处于复制的活跃期。因此,国际上公认的治疗慢性乙肝的目标是使乙肝病毒DNA和e抗原转为阴性,从而使转氨酶降至正常,达到预防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最终目的。 我国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也明确提到强效抑制病毒与e抗原血清转换对慢性乙肝的治疗都很重要。治疗乙肝,应“双管齐下”。 核苷(酸)类似物具抗病毒优势 据了解,现有用于慢性乙肝治疗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分为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两大类。目前在我国正式上市的核苷(酸)类似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三种;干扰素则主要分为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两种。两大类抗病毒药的临床疗效各有千秋。现有资料显示,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优势明显,而干扰素则在e抗原血清转换上略胜一筹。 素比伏(替比夫定)是最新上市的核苷类似物,该药品由诺华制药公司研发,近期将获得欧盟批准,并且已经以Tyzeka为商品名于去年在美国上市。在3月18日全国爱肝日之前,中国药品监管部门已经批准素比伏(替比夫定)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替比夫定:乙肝病毒最强杀手 与前面提到的药品相比,替比夫定现在已成为乙肝病毒的最强杀手,去年10月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美国肝病年会上公布的替比夫定两年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替比夫定不但抗病毒的作用很强,与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拉米夫定比较,素比伏具有更好的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乙肝病毒DNA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药物拉米夫定(阴性患者中为82%比57%),并且e抗原血清转换率指标也极为突出:在转氨酶ALT大于两倍正常值的患者中,替比夫定治疗两年后,有36%的患者达到了e抗原血清转换。这意味着替比夫定能更有效将慢性乙肝患者推向治疗终点,再经过替比夫定巩固治疗一年后,即可停药。需注意的是在停药后,仍然需要定期监测乙肝病毒的活动情况。 “慢性乙型肝炎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卫生问题。我们的治疗目标是将病毒载量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从而防止病程的进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贾继东教授说,“素比伏已显示了其在治疗24周内快速、显著的抑制病毒的能力,再加上其良好的安全性,这使其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颇具前景的治疗选择。” (实习编辑:李杏)
2008年6月20日星期五
了解10点 一举歼灭乙肝病毒!
抗病毒治疗是治疗乙肝的最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等四种。这四种药物各有利弊,使用的适应症、剂量、疗程以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所以正确掌握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治疗时机以及疗程格外重要。 乙肝抗病毒治疗需要知道以下十件事 ◆ 1.肝功正常者不进行抗病毒治疗。 如果患者肝功检查始终正常,病情处于病毒携带状态,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 2.治疗前应做肝穿。 患者在进行抗病毒治疗之前最好先做一次肝穿检查,明确肝组织内病毒分布及数量、肝脏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以决定使用哪种抗病毒药物和抗病毒治疗方案。 ◆ 3.抗病毒治疗的适用人群 如果患者检查乙肝病毒DNA为阳性,肝功能检查提示谷丙转氨酶为正常值两倍以上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是首次使用抗病毒治疗,需要了解病人的经济、身体、工作、生活、婚姻、生育等情况,选定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药物。由于抗病毒治疗时间长,投入精力、物力、财力巨大,治疗方案一定要切实可行、实事求是。 ◆ 4.具体如何选择? 首选药物可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但是具体选用哪个又有讲究。有明确家族乙肝背景(垂直传播)者,干扰素效果不佳;肝功能失代偿阶段(晚期肝硬化)、高度黄疸者不能使用干扰素;拉米夫定最好不要用于儿童;阿德福韦最好用于拉米夫定治疗发生病毒变异者。 ◆ 5.抗病毒治疗期间的监测。 至少一个月监测一次肝功、肾功和血常规;一般3个月复查一次乙肝病毒指标(HBeAgHBVDNA)(定量法)。 ◆ 6.治疗后的监测。 整个疗程结束后的最初3个月每月监测一次肝功和乙肝病毒指标(HBeAg、HBVDNA),此后延长监测时间。对于病情较重的肝硬化患者和疗效不好的患者,监测力度要加强,注意病情恶化;对于疗效较好者可以每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 ◆ 7.抗病毒治疗的疗程问题 关于疗程目前,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建议疗程是4~6个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至少要1年以上时间。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的乙肝患者(小三阳)应延长到12个月。治疗结束后应继续随访6~12个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患者(大三阳)若间隔6个月的两次检查中均发现HBVDNA消失且伴有HBeAg的阴转则可以停药。 ◆ 8.各种抗病毒药物并非特效药物。 在正确选择适应症,一切严格按部就班治疗的情况下,只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可以获得有效应答,另一半患者可能无效。对于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一定要向患者交待清楚,获得患者的理解和认可,以免引起医疗纠纷。 ◆ 9.拉米夫定可用于肝功能失代偿的病人。 重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病人如果乙肝病毒复制指标为阳性,可以选择抗病毒治疗,但是只能选择拉米夫定。 ◆ 10.关于乙肝病毒变异。 关于病毒变异许多乙肝病人长期服用拉米夫定,多年后出现了乙肝病毒变异(YMDD、YIDD、YVDD等),这时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再次转阳,肝功出现异常,此时不要轻易停用拉米夫定,防止野生毒株的反跳,而可以加用阿德福韦,与拉米夫定并用一个月,之后停用拉米夫定,长期使用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实习编辑:李杏)
2008年6月19日星期四
乙肝不抗病毒不等于高枕无忧
中国目前约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高居世界第一,其中慢性乙肝病人有3000万。每年用于乙肝诊疗的费用超过500亿元人民币。据不完全统计,其中1/5左右乙肝患者接受的是“过度治疗”。今天,我们就请来湖北省中山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中心的张建军教授,专门说说乙肝抗病毒的治疗问题。到底什么时候需要抗病毒?什么时候的治疗算是“过度治疗”呢?
过度治疗
弄巧成拙 湖北省中山医院肝病治疗中心张建军教授说,他在门诊遇到的病人,至少有三成以上都有过“上当受骗,花冤枉钱的经历”。这些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是为了追求表面抗原转阴,盲目轻信小广告,赔上了金钱和时间;还有一些人根本是无需治疗的,也盲目轻信所谓的基因疗法和免疫疗法,服用大量的所谓特效药。结果长期服用药物还加重了肝脏负担,因此患上了药物性肝病。 目前,全世界对乙肝还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而一些非法医疗广告一般都鼓吹“大三阳”转“小三阳”,“小三阳”全部转阴。在现阶段,尚无一种治疗手段具有治愈或根除慢性乙肝的功效。 张建军介绍,当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慢性乙肝的目标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延缓肝炎进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有些情况,不宜盲目抗病毒 张建军提醒,下面这几种情况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因为如果当机体对于乙肝病毒的免疫功能处于耐受阶段,抗病毒治疗无法获得应答,治疗往往是“对牛弹琴”,白花冤枉钱: *肝功能正常: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不管他的肝病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也不管他的乙肝病毒DNA是阴性还是阳性,只要他的肝功能正常,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病毒复制指标阴性: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VDNA)为阴性的病人,无论其谷丙转氨酶值有多高,也不要冒然使用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这时该病人应仔细查找谷丙转氨酶升高的原因。临床上,非乙肝病毒的感染、药物的作用、自身免疫性肝病等都可使病人的谷丙转氨酶升高。治疗这些肝病是不需要使用抗乙肝病毒药物的。 *急性乙肝病人:虽然这时体内有病毒在复制,并且其谷丙转氨酶升高的幅度也很大,但也不一定使用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因为一般情况下急性乙肝病人自身的免疫能力较强,依靠自身的免疫力,完全可以清除体内的乙肝病毒。 *母婴垂直传播者:对于母婴垂直传播,以及在婴幼儿时期(一般指5岁之前)感染上乙肝病毒的患者而言,目前抗病毒药物的效果都不太理想,因此需要谨慎选择。 乙肝抗病毒,需要抓时机 研究证明,只有当乙肝病人的体内存在病毒复制,并且病人机体的免疫功能较强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才会收到理想的疗效。乙肝病毒是否在复制,只需采血检查DNA(HBV-DNA)即可。要想知道乙肝病人体内的免疫功能如何,只需采血检查病人的谷丙转氨酶即可,谷丙转氨酶越高,说明其机体免疫杀伤乙肝病毒的能力越强。 那么病人的谷丙转氨酶升到多高时使用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最有效呢?张建军说,只有当病人的谷丙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才会最有效。因此,不论是大、小三阳,只要乙肝病毒DNA是阳性,同时谷丙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人体内谷丙转氨酶的正常值小于40单位/升)以上,并在10倍以下时,就是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 另外,有重症乙肝倾向者也要及早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但必须同时配合综合治疗措施。 乙肝肝硬化患者如有反复肝功能异常且病毒指标阳性也要抗病毒治疗,临床研究发现部分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经抗病毒治疗和抗肝纤维化治疗可以逆转病势,阻断肝硬化的发展。 不抗病毒≠高枕无忧 张建军教授特别提醒,对于那些小三阳、乙肝DNA是阴性,肝功能正常的乙肝携带者而言,并不代表肝脏就是健康的,能够无所顾忌、高枕无忧。因为,一旦体内的免疫状态被打破,病情就会马上反复,发展迅速。所以,一定要注意生活调养和定期复查: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肝硬化和肝癌多见于男性,这除了男性的乙肝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外,男性酗酒现象较女性突出,是另一个重要原因。乙肝病人必须绝对忌酒,即使是含有酒精的饮料,也都不能饮用。 乙肝病人的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不要进食霉变的食物,如霉变的花生、大豆和谷物等。霉变的食物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与肝癌和食道癌明确相关。 *定期接受检查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无论有无临床症状都应定期接受检查。如果肝功能持续正常,可每隔半年到1年检查一次,检查项目包括肝功能和B超。(实习编辑:李杏)
千万别信:“三针疗法”能清除乙肝病毒
携带乙肝病毒的人通常被称为“大三阳”、“小三阳”患者,位于莲花路口的香江传福门诊部最近在广告上说,他们采用“三针疗法”,每针一百块钱,可以让患者把大三阳、小三阳转阴。真的有这么神奇、经济的疗法吗?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陈小姐两年前查出携带乙肝病毒,一直没有治疗。前两天,她从广告上得知,香江传福门诊部自称能治愈乙肝病毒携带者。 陈小姐:他说包三针
可以治好。(好的概念是什么?)可以转阴,一针100块
三针三百块。(然后你就心动过来了?)对。 18号,陈小姐来到这家门诊部治疗,第一次她就花了约400元,医生还说不够。 陈小姐:先要给我收1000多块
我说我没带那么多钱来
他说不然27号再带600多过来。 陈小姐认为广告和事实出入很大,对这家门诊部的治疗效果也产生了怀疑。 21号上午,记者陪同陈小姐找到了为她看病的医生,医生自称姓方。 香江传福门诊部
方医生:(一个疗程治下来要多少钱?)两三千块钱。(能转阴吗?)应该是可以的。这个东西我们是按照科学来。(转阴的可能性有多少?)这个情况因人而异。(到我们这边来看的百分之几的病人能转阴?)这个情况是这样的,只要在我们治得好的范围内都可以治得好。(怎么叫治得好的范围?)比如病毒感染是可以治得好的,如果是乙肝导致肝硬化或者肝癌就治不好了。 陈小姐说,怎么看完病,她连个病历都没有呢?诊所所说的三针包好的“神奇”针剂到底是什么呢?
陈小姐:你都没有开病历给我 你打了什么针我也不知?(打针是促肝细胞生长素。)针剂叫什么名字?(叫促肝细胞生长素。)
小陈问医生,三针过后她的“小三阳”真的能转阴吗? 医生:这东西不像买菜一样 问那么多干嘛 对吧 相信我你就治疗 不相信你就不治疗
我们又不强迫你治疗。我没有太大的责任说我要包你好 你来我就非要负责你好。 记者希望能了解一下医生的执业资格。 医生:这个东西我简单跟你说吧
这个不属于你了解范围内的 这时,一名自称门诊部办公室主任的男子接待了记者。 当记者问他方医生有没有职业资格证时,方医生和办公室主任双双走出门诊部大门,兵分两路不见了人影。 恰巧,门诊部又来了几名找方医生的人。其中一位小李告诉记者,他是大三阳患者,已经在传福门诊部接受了三个月治疗,前后打了三针。 小李:说三针疗法什么的。(总共交了多少钱?)6、7千哪。 小李手上有一份昨天刚刚拿到的乙肝病毒检测化验单,记者看到,这张由厦门同民医院出具的化验单显示,小李还是“大三阳”。 记者随即就乙肝病毒的治疗咨询了相关专家,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的主任医师任建林博士说,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2种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合起来使用,疗效也只有50%左右。 中山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任建林:到现在为止 我还没有听说 谁可以连打几针就把大三阳 小三阳就根除掉 或者转移 一般是不可能的 因为我们每天都在网络上看 目前国内国际
最新的有关HBV(乙肝病毒)的研究
没有这方面的报道。 专家说,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肝功能正常的话,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除了日常生活注意外,需要做的是定期检查肝功、乙肝两对半和B超等。(实习编缉:李杏)
看中医如何对付乙肝
研究发现,80%-90%的肝癌患者多经历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过程。我国是慢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约有1.2亿人长期携带乙肝病毒,慢性肝炎患者大约有3000万。如何防止肝炎患者发展成肝硬化及肝癌,这是肝病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期“专家坐诊”特别邀请武汉市中医院肝胆病专科郑翔主任医师,给大家介绍中医在阻断肝炎发展成肝癌中采取的一些办法。 最近,某单位组织体检,40岁的文先生被发现中度肝硬化,他觉得很疑惑:以前只是肝炎,怎么突然就肝硬化了呢?一点感觉都没有啊? 郑主任介绍,在很多情况下,慢性肝炎患者的病情恶化是由于患者的麻痹大意而耽误了治疗时机。一般来说,肝炎的预后大多是良好的,不会演变成肝硬化和肝癌,但研究发现,80%-90%的肝癌患者多经历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过程。 肝炎病毒入侵到肝脏细胞中,引起肝细胞的炎症、变性、坏死。肝细胞坏死后,组织进行不断修复,修复的过程就是肝脏纤维化的过程,好像一个伤口,创伤愈合后形成疤痕,而这个疤痕已经成为纤维组织。正常的肝脏触摸上去就像嘴唇那么柔软,而肝细胞经过多次的损伤-坏死-修复,渐渐形成肝硬化,柔软的肝脏被纤维组织隔离成一个个“小岛”,最后癌变,彻底摧毁一个正常的肝脏。 郑主任说,上述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数据显示,从感染乙肝病毒到发展成慢性活动性肝炎再到转化成肝硬化需10-20年时间,而感染丙肝病毒转成肝硬化的时间一般相对较短,需要8-9年时间。专家认为,这期间注意生活调理,克服不良生活习惯,根据个体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切忌过度治疗,是完全可以控制病情进程的。目前有效地抑制或清除肝炎病毒复制,对消除肝脏炎性病变,预防肝硬化,阻止肝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控制肝炎发展中医有三招 (一)分型辨证施方药 根据中医理论,肝炎属于“黄疸”、“胁痛”的范畴。黄疸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表现,胁痛则以一侧或两侧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形式。中医将肝炎分为七大类型,包括湿热蕴蒸型、脾虚湿阻型、肝脾不和型、肝肾阴亏型、气血瘀滞型、疫毒炽盛型、肝胆郁热型等,然后施以不同方药。比如,慢性迁延性或活动性肝炎属于肝郁脾虚湿阻型,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肢体困倦,肋下隐痛,饮食减少,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腻,脉缓软。治疗以益气健脾,理气祛湿的方药为主,如:逍遥散、茵陈术附汤、参苓白术散等方药,进行辨证施治均有良好效果。 (二)中成药便方协同治疗 郑主任说,还有一些中成药、简便方等,在临床治疗上也有不错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中成药有: 1.垂盆草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 2.茵栀黄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 3.云芝肝泰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 4.保肝复功丸每次6克,每日3次。 5.益肝养阴丸每次6克,每日3次。 简便方有: 1.茵陈3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蒲公英10克、垂盆草15克,日服1剂,连服15剂。适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 2.鸡骨草10克、田基黄15克、丹参10克、白芍12克、郁金10克、滑石20克,日服1剂,连服15剂。适用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 以上方法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进行治疗。 (三)食物辅助治疗 1.生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加水适量,共煮至酥不加糖、吃豆喝汤,每日1次。适用于各类肝炎以湿阻为主者。 2.水发香菇50克(切丝)、粳米100克,共煮至稠,食粥,每日1次。 3.活泥鳅100克,加水适量,先炖泥鳅至七成熟,入豆腐适量、生山楂9克、金针菜30克、生姜末、盐少许,煮熟。分顿食。 4.苦瓜200克、猪肝200克,加少许酱油、盐,腌15分钟,冷开水淋冲后,加水适量,入笼蒸熟,适量食用。 5.甲鱼1只、灵芝12克,加盐、调味少许,隔水炖至酥,适量食用。 生活调理养肝护肝 郑主任认为,肝炎患者“三分治七分养”,除了药物治疗外,精神状态、生活起居、休息营养等等,对肝炎病人有着重要的辅助治疗意义。 1.急性肝炎的早期,应住院或就地隔离治疗并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但要避免过劳,以利康复。慢性肝炎活动期应适当休息,病情好转后应注意动静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不宜过劳。 2.肝炎患者宜补充热量、适量蛋白质、低脂肪、含丰富维生素的蔬菜、新鲜水果等食物。也要避免营养过剩而导致脂肪肝发生。绝对禁酒,不饮含有酒精、防腐剂的饮料、 3.要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顾虑,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过度兴奋、愤怒都会直接间接地伤害肝脏,特别要防止发怒。只有保持愉快的心情,才有利于肝病的康复。 专家简介 郑翔武:汉市中医院肝胆科主任医师,湖北中医学院兼职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31年。对肝胆病、胃肠病及糖尿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危重病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的经验。近年来,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从事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药物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病及糖尿病的中医药治。(实习编辑:李杏)
网友们须知:正确认识乙肝治疗
主持人:刚开始谈到了乙肝可能是伴随着患者正常人一辈子的事情,它的治疗也是长期的过程,现在很多宣传说三个月转阴,五个月治愈的广告比较多,网友也是这种心里,这方面请刘主任讲一下怎么正确认识乙肝的治疗? 乙肝治疗 nbsp; 刘士敬:这个问题也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想,现在有很多媒体,包括虚假广告等等,他们广为宣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我这里治疗乙肝能够速成速效,快的话当天就见效,慢的话一两个月能拿下,因为他用的字眼是绝对康复,永不反弹,不好包治包退,这个承诺是没有科学价值。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想提醒广大患者注意的就是如果你是一个慢性乙肝,有可能这个帽子终身要戴,不一定能摘掉,但是是不是这个消息就这么令人恐怖呢?不是这样。其实自古到今,乙肝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至少是这样的。这一千多年以来,也没有带来那么大的恐慌,只要你科学地防范,积极地治疗,大部分人的结局是良好的。现在看病人的时候,病人很有担忧,会问,刘教授你让我吃核苷类似物是不是要终身服用,我就离不开药了。 治疗乙肝有的时候跟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是一样的,他可能要长期用药,是不是终身呢?我个人认为不是这样。一个是你要相信科学,现在有很大的进展,在未来不远的时间里,这个顽疾可以得到攻克的。现在广大患者要平心静气,你要认识到治疗乙肝这肯定是一场持久战,是一场马拉松,在持久战过程中,你扮演什么角色?你是其中一员,比方说现在定了要抗病毒,一定要坚持,现在认为抗病毒治疗是需要终身的,但是对广大慢性患者抗病毒治疗不是终身性的,我们希望通过治疗以后,病毒复制指标转阴了,尤其在治疗终点的时候做一次肝穿,界定肝组织里到底有没有病毒,治疗终点经过检测以后,非常好,病毒核心抗原都消失了,我们认为这是治疗的终点。我们观察的病人,按照我们这套方案,发现不少的患者经过系统诊疗以后达到这个效果,停药以后很好,年年复查,没有反弹的情况。 正确的治疗,合理的治疗,足够的疗程是治疗乙肝的保证,令人鼓舞的是现在已经有大量的病人,经过肝穿刺的证实,治疗两年、三年以后,完全康复了,我们让他停药了,没有出现反弹的情况。广大患者在治疗乙肝这点上,要树立持久战的理念,也要做好打赢这场持久战的精神准备。(实习编辑:李杏)
抗病毒注意10要点
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有干扰素、拉米呋啶、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等四种。这四种药物使用各有利弊优劣,适应症、剂量、疗程以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所以正确掌握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治疗时机以及疗程格外重要。乙肝抗病毒治疗需要注意以下10个要点: 乙肝抗病毒线路图 nbsp; 1.肝功正常者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患者肝功检查始终正常,病情处于病毒携带状态,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2.治疗前应做肝穿。患者在进行抗病毒之前最好先做一次肝穿检查,明确肝组织内病毒分布及数量、肝脏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以决定使用哪种抗病毒药物和抗病毒治疗方案。 3. 如果患者检查乙肝病毒DNA为阳性,肝功能检查提示谷丙转氨酶≥正常值2倍以上应抗病毒治疗。如果是首次使用抗病毒治疗,以上提到的四种抗病毒药物,选择任何一种进行治疗都可以。但是需要和病人密切协商,了解病人的经济、身体、工作、生活、婚姻、生育等等情况,选定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药物。由于抗病毒治疗时间长,投入精力、物力、财力巨大,治疗方案一定要切实可行,实事求是。 4.首选药物有讲究:有明确家族乙肝背景(垂直传播)者,干扰素效果不佳;肝功能失代偿阶段(晚期肝硬化)、高黄疸者不能使用干扰素;拉米呋啶最好不要用于儿童;阿德福韦最好用于拉米呋啶治疗发生病毒变异者。 5.抗病毒治疗期间的监测:至少一个月监测一次肝功、肾功和血常规:一般三个月复查一次乙肝病毒指标(HBeAg和/或HBVDNA)(定量法)。 6.治疗后的监测:整个疗程结束后的最初3个月每月监测一次肝功和乙肝病毒指标(HBeAg、HBVDNA),此后延长监测时间。对于病情较重的肝硬化患者和疗效不好的患者,检测力度要加强,防止病情恶化;对于疗效较好者可以每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 7.目前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建议疗程是4~6个月。拉米呋啶和阿德福韦至少要1年以上时间。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的乙肝患者(小三阳)应延长到12个月,治疗结束后应继续随访6~12个月。拉米呋啶治疗HBeAg阳性患者(大三阳),若间隔6个月的两次检查中均发现HBVDNA消失且伴有HBeAg的阴转,可以停药。 8.各种抗病毒药物并非特效药物,在正确选择适应症,一切严格按步就班治疗的情况下,只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可以获得有效应答,另一半患者可能白花了钱。对于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一定要向患者交待清楚,获得患者的理解和认可,以免引起医疗纠纷。 9.拉米呋啶可用于肝功能失代偿的病人。重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病人如果乙肝病毒复制指标为阳性,可以选择抗病毒治疗,但是只能选择拉米呋啶。 10.许多乙肝病人长期服用拉米呋啶,多年后出现了乙肝病毒变异,这时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再次转阳,肝功出现异常。此时不要轻易停用拉米呋啶,防止野生毒株的反跳;可以加用阿德福韦,与拉米呋啶并用一个月,之后停用拉米呋啶,长期使用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阿德福韦出现病毒变异的概率很小。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gt;gt;gt;gt;抗病毒适应症有哪些?(实习编辑:李杏)
2008年6月18日星期三
肝源性溃疡的治疗方案
资料表明,肝源性溃疡患者易发生胃溃疡,特别是易发生多发性胃溃疡。肝源性溃疡与一般的消化性溃疡相比有如下几个特点:①该病患者有肝硬化病史,没有消化性溃疡的家族史。②该病患者大多有腹痛症状,但其腹痛没有规律性;而胃溃疡引起的腹痛一般发生在饱餐后,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腹痛一般发生在饥饿时。③该病患者的烧心、反酸等症状不像一般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那样常见。④该病患者极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由于肝源性溃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量一般较大,因而患者往往先出现呕血症状后出现黑便症状。而一般的消化性溃疡病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时,通常先有黑便症状后有呕血症状。⑤肝源性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一般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低。⑥肝源性溃疡患者的肝功能损害明显,其乙肝或丙肝的抗体多为阳性。 目前,肝源性溃疡的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不仅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改变、胆汁反流、内分泌功能失调、前列腺素缺乏、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还与慢性肝病患者的门静脉高压或门静脉瘀血有关。慢性肝病患者发生门静脉高压时,常伴有高胃泌素血症。高胃泌素血症可使胃酸分泌过多,使幽门括约肌的张力降低,使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使胃粘膜的屏障作用遭损,从而导致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病患者发生门静脉瘀血时,可使胃肠粘膜出现瘀血性循环障碍、水肿、供血不足、缺氧,进而形成溃疡。 因此,慢性肝病患者应警惕肝源性溃疡的发生,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肝功能,降低门静脉的压力。患者一旦发生肝源性溃疡便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疗: 1.加强对肝病的综合治疗,如进行保肝对症治疗及采用静脉输入高渗葡萄糖、维生素C、氯化钾等支持疗法治疗。 2.服用心得安,降低门脉高压。如果患者合并有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则不宜使用此药。 3.可选用法莫替丁、雷尼替丁、洛赛克等药物进行抑酸治疗,但不宜选用西米替丁治疗。因为西米替丁有导致肝损伤的不良反应。 4.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选用抗幽门螺杆菌的三联疗法进行治疗。三联疗法,即用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或一种胶体铋剂加上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3种抗菌药物中的2种进行治疗的方法。 5.不宜使用对胃粘膜有损害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 6.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选用善得定等止血药进行治疗。 肝源性溃疡与一般的消化性溃疡相比,治疗难度大、溃疡面愈合迟、治愈率低。因此,慢性肝病患者还应以预防此病为主,一旦出现胃部不适、烧心、腹痛等症状,应尽早做胃镜检查和钡餐透视,以便及早发现肝源性溃疡,及时进行治疗。(责任编辑:王海娥)
影响免疫效果有两大因素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梁争论研究员、北京大学庄辉院士等刚刚完成的一项国家“十五”攻关研究发现,我国乙肝疫苗免疫失败与病毒变异无关,因此,目前还不需要研制针对变异病毒毒株的新疫苗。疫苗剂量及其注射时机是影响免疫效果的关键因素。专家提出,对高危母亲所生婴儿最好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接种时间越早越好。 研究人员在建立了检测病毒变异株基因芯片法后,对417例疫苗阻断成功或失败的母婴配对样本进行检测,并检测疫苗阻断失败母婴配对样本以及阻断成功母亲样本的基因型。结果证实,现有疫苗对病毒变异株感染也有保护效果,疫苗阻断失败与母亲乙肝病毒基因型有关,阻断失败婴儿的母亲中乙肝病毒基因型为C型的比例显著高于阻断成功组。 研究者对江苏2522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1~7岁儿童调查发现,这些儿童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为76.7%~ 45.5%之间,且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下降速度较快。因此,为保证疫苗的持久保护性,应加大新生儿基础免疫的乙肝疫苗剂量。 研究者对广西3685名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随访研究表明,在接种乙肝血源疫苗16~18年后、乙肝酵母重组疫苗6~9年后,有一部分儿童乙肝表面抗体转阴,但在加强一针乙肝疫苗后,80%~95%儿童乙肝表面抗体转阳,说明他们虽然乙肝表面抗体转阴,但仍有免疫记忆。因此,在乙肝高流行地区,对丧失免疫记忆者应再次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研究者还发现,城市人群疫苗免疫效果优于农村,这主要与农村婴儿出生时未及时接种和接种技术不够规范有关。因此,统一我国农村地区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和规范免疫技术是提高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关键。 (实习编辑:李杏)
乙肝合理用药有4章可循
讲求安全性
乙肝患者病情变化多端,疗程漫长,用药安全是首要的。以前曾经使用的多种肝炎用药,后来被证实是不安全的,如阿糖腺苷、膦甲酸等,有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目前使用的干扰素、拉米夫定等,如果使用不当,同样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用药不当或擅自停药,都可能导致病情加重。中药也存在着不安全因素,不少中草药和中药制剂,都被证实具有明显的损肝作用,例如中草药苍耳子、贯众、雷公藤、天花粉、肉豆蔻、薄荷、川楝子等等;中成药小柴胡汤、复方青黛丸、消核片、克银丸等。因此要了解每种中药的药理特性,避免滥用和超期、超量服用;对于民间验方、偏方一定要慎用,以防中毒。各种新药使用时间不长,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尚不清楚,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定期监测肝功、血象等;对于以往有过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用药一定要谨慎,一旦出现药物性肝损害,要终止该药物使用,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诊疗。
乙肝用药常犯12种错误 nbsp; 追求有效性
有效性必须是公认和明确的,不能似是而非。目前正式获得批号在临床使用的药物有数百种之多,未经批准而在临床试用的药物成千上万,但其中只有少数药物的疗效得到公认。现在不少乙肝老药已被证实为无效,例如口服的干扰素、泛昔洛韦、无环鸟苷等;一些新药虽然获得批准文号或临床试用批件,但是疗效非常有限,成为所谓的“新药垃圾”。目前作为治疗乙肝的主打药物——抗乙肝病毒药物,公认的只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等几种。成百上千种所谓“保肝药物”,只有一部分具有改善肝功、减轻肝脏炎症反应的作用,例如甘利欣、肝炎灵等,绝大多数“保肝药物”的保肝作用也没有得到公认。所以患者用药必须认真选择,千万不能草率。最好到正规的专科医院看病,千万不可轻信任何广告和各种宣传。 提倡经济性
治疗乙肝花费大、药物贵是众所周知的。乙肝患者病情反复无常,用药不断,不少患者因病致贫。因此用药一定要精打细算,少花冤枉钱。例如具有保肝降酶性质的药物非常多,一定要选择价廉物美的药物。许多新药尚带试验性质,远期疗效未定,但是价格十分昂贵,不宜作为一线药物推荐试用。 掌握适当性
合理用药适当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适当的药物:根据疾病与患者机体条件,权衡利弊,并注意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药物的药理作用能转变为治疗作用。例如早期肝硬化患者,肝功处于代偿阶段,此时选择抗病毒联合抗肝纤维化药物同时使用,疗效最好。(2)适当的剂量:干扰素剂量的把握十分讲究,一般认为中国人的合适剂量为500万~600万单位/隔日一次使用,如果剂量太小,难以奏效,如果剂量太大,药物毒作用过强,患者身体难以承受。(3)适当的时间:例如长效干扰素每周使用一次,可以确保一周内患者血液中药物浓度基本保持在有效范围内,减少患者痛苦和麻烦。(4)适当的给药途径:必须综合考虑用药目的、药物性质、病人身体状况以及安全经济、简便等因素。口服给药既便利,又经济,而且病人少受痛苦;静脉滴注应当掌握好适应征,不提倡轻易采用。(5)适当的病人:即使一般病人,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存在很大差异,不宜将一种治疗方案实施于所有病人。治疗乙肝强调个体化、因人施治的原则,譬如干扰素治疗对象,一定要求病情处于代偿阶段,转氨酶升高,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的患者。重度或重型以及失代偿期的乙肝患者不宜使用干扰素治疗。(6)适当的疗程:乙肝抗病毒治疗和抗肝纤维化治疗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例如用拉米夫定和干扰素治疗乙肝,疗程需要在1年以上,疗效明显时,不能擅自停药,必要时延长治疗,以获得稳定持久的疗效。但是有些药物却不宜长期使用,避免延长给药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例如乙肝患者一旦感冒发烧,消炎药物使用一定要采取“短平快”原则,做到病除药止。(7)适当的治疗目标:目前根治乙肝尚不现实,但是不少患者期望值甚高,他们抱着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彻底治好乙肝的愿望,辗转四方,不乏上当受骗事例。目前能够达到的治疗目标应该是抑制病毒复制,维护好肝功,减轻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延缓或控制病情向肝硬化、肝癌方向发展。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gt;gt;gt;乙肝用药(实习编辑:李杏)
乙肝患者病情变化多端,疗程漫长,用药安全是首要的。以前曾经使用的多种肝炎用药,后来被证实是不安全的,如阿糖腺苷、膦甲酸等,有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目前使用的干扰素、拉米夫定等,如果使用不当,同样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用药不当或擅自停药,都可能导致病情加重。中药也存在着不安全因素,不少中草药和中药制剂,都被证实具有明显的损肝作用,例如中草药苍耳子、贯众、雷公藤、天花粉、肉豆蔻、薄荷、川楝子等等;中成药小柴胡汤、复方青黛丸、消核片、克银丸等。因此要了解每种中药的药理特性,避免滥用和超期、超量服用;对于民间验方、偏方一定要慎用,以防中毒。各种新药使用时间不长,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尚不清楚,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定期监测肝功、血象等;对于以往有过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用药一定要谨慎,一旦出现药物性肝损害,要终止该药物使用,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诊疗。
乙肝用药常犯12种错误 nbsp; 追求有效性
有效性必须是公认和明确的,不能似是而非。目前正式获得批号在临床使用的药物有数百种之多,未经批准而在临床试用的药物成千上万,但其中只有少数药物的疗效得到公认。现在不少乙肝老药已被证实为无效,例如口服的干扰素、泛昔洛韦、无环鸟苷等;一些新药虽然获得批准文号或临床试用批件,但是疗效非常有限,成为所谓的“新药垃圾”。目前作为治疗乙肝的主打药物——抗乙肝病毒药物,公认的只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等几种。成百上千种所谓“保肝药物”,只有一部分具有改善肝功、减轻肝脏炎症反应的作用,例如甘利欣、肝炎灵等,绝大多数“保肝药物”的保肝作用也没有得到公认。所以患者用药必须认真选择,千万不能草率。最好到正规的专科医院看病,千万不可轻信任何广告和各种宣传。 提倡经济性
治疗乙肝花费大、药物贵是众所周知的。乙肝患者病情反复无常,用药不断,不少患者因病致贫。因此用药一定要精打细算,少花冤枉钱。例如具有保肝降酶性质的药物非常多,一定要选择价廉物美的药物。许多新药尚带试验性质,远期疗效未定,但是价格十分昂贵,不宜作为一线药物推荐试用。 掌握适当性
合理用药适当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适当的药物:根据疾病与患者机体条件,权衡利弊,并注意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药物的药理作用能转变为治疗作用。例如早期肝硬化患者,肝功处于代偿阶段,此时选择抗病毒联合抗肝纤维化药物同时使用,疗效最好。(2)适当的剂量:干扰素剂量的把握十分讲究,一般认为中国人的合适剂量为500万~600万单位/隔日一次使用,如果剂量太小,难以奏效,如果剂量太大,药物毒作用过强,患者身体难以承受。(3)适当的时间:例如长效干扰素每周使用一次,可以确保一周内患者血液中药物浓度基本保持在有效范围内,减少患者痛苦和麻烦。(4)适当的给药途径:必须综合考虑用药目的、药物性质、病人身体状况以及安全经济、简便等因素。口服给药既便利,又经济,而且病人少受痛苦;静脉滴注应当掌握好适应征,不提倡轻易采用。(5)适当的病人:即使一般病人,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存在很大差异,不宜将一种治疗方案实施于所有病人。治疗乙肝强调个体化、因人施治的原则,譬如干扰素治疗对象,一定要求病情处于代偿阶段,转氨酶升高,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的患者。重度或重型以及失代偿期的乙肝患者不宜使用干扰素治疗。(6)适当的疗程:乙肝抗病毒治疗和抗肝纤维化治疗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例如用拉米夫定和干扰素治疗乙肝,疗程需要在1年以上,疗效明显时,不能擅自停药,必要时延长治疗,以获得稳定持久的疗效。但是有些药物却不宜长期使用,避免延长给药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例如乙肝患者一旦感冒发烧,消炎药物使用一定要采取“短平快”原则,做到病除药止。(7)适当的治疗目标:目前根治乙肝尚不现实,但是不少患者期望值甚高,他们抱着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彻底治好乙肝的愿望,辗转四方,不乏上当受骗事例。目前能够达到的治疗目标应该是抑制病毒复制,维护好肝功,减轻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延缓或控制病情向肝硬化、肝癌方向发展。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gt;gt;gt;乙肝用药(实习编辑:李杏)
乙肝耐药危害“心肝” 如何应对?
耐药危害“心”“肝”,患者如何应对? 中国是世界上乙肝和肝炎患者最多的国家,占全球患者的1/3。因此乙肝治疗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有多少人知道慢性乙肝治疗领域的耐药问题已经愈发严重?中国目前已经有约35%以上的患者产生乙肝核苷类药物的耐药;乙肝患者耐药导致的疾病复发、久治不愈、传染性增高,使得众多患者及其亲属整日担心,严重者甚至由此产生了疾病、心理、生活的三重负担…… 耐药带给乙肝患者治疗上的危害 在乙肝抗病毒过程中,一旦乙肝病毒的结构发生改变,产生变异,就有可能发生耐药。耐药一旦发生,原本对病毒有效的药物就会失去疗效或者疗效大大下降,由此造成患者病毒反弹、血清ALT升高、疾病进展、e抗原血清转换率下降,同时,患者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也将大大增加。 由于耐药发生之后,患者进行换药或加药治疗易产生多药耐药,从而限制了患者后续治疗的选择,使其陷入耐药、换药、再耐药的迷途困境,治疗之路越走越窄,直至无药可治。由此耐药患者将需面临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而由于心理状态与免疫状态相关,严重的负面情绪甚至会进一步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进入“疾病与心理”的恶性循环。 耐药带给乙肝患者日常生活和经济上的危害 日前在家庭医生保健网与广州市肝病医院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又名广州市肝病医院、广州市传染病院)举行的家庭医生网“专家在线”现场直播活动上,乙肝临床领域的权威专家——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杨湛教授表示,耐药会带给乙肝患者一系列的精神压力,长期会对患者产生极大的负面情绪,影响正常社交与生活。其次,耐药而导致的病毒反弹、疾病进展、病情加重,也使患者无法正常工作、学习及婚育,进一步加重患者及家人的心理与生活压力。最后,耐药发生之后的换药、加药、和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都使治疗的费用大大增加,导致更加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 远离耐药,避免“疾病、心理、生活”三重压力 据悉,以“提高对病毒性肝炎的认知”为主旨的世界肝炎联盟发起了2008年5月19日“世界肝炎日”活动的号召。届时,遍布全球五大洲的200多个组织将同步行动,唤起民众对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的关注和重视。 在首个世界肝炎日来临之即,由全国感染病学及肝病学领域的22名知名专家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的国内首部《乙肝病毒耐药专家共识》,为临床医师和患者对于耐药的认识和解决提供了充分依据。《共识》特别强调了乙肝病毒耐药变异的预防策略。首先,乙肝患者应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其次,重视初治、合理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避免单药序惯治疗(即先用疗效较差、耐药较高的药物,等耐药发生以后再换用疗效较好、耐药较低的药物),以免多药耐药的发生。最后,患者要有良好的用药依从性,避免病毒因没有被彻底抑制而导致的耐药变异。 杨湛教授指出,患者在初始治疗的时候,就要尽量选用抗病毒作用强、耐药变异低的药物,以避免耐药带给患者在治疗、心理、和生活上的三重危害。2008年3月24日亚太肝病年会上公布的恩替卡韦五年临床数据持续显示了恩替卡韦最低耐药发生率和持久抑制病毒的能力。核苷初治的慢性乙肝患者使用恩替卡韦五年,93%的患者病毒载量降到不可测水平(lt;300拷贝/毫升),五年累计耐药发生率仅为1.2%。与此同时,恩替卡韦的抑制病毒的能力更快更强。与阿德福韦相比,早至治疗第十天,恩替卡韦降低病毒载量的幅度和阿德福韦相比就有显著差异;治疗48周时,58%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病毒载量下降到不可检测水平,而阿德福韦对照组仅为19%。 在首个世界肝炎日来临之即,相信首部《乙肝病毒耐药专家共识》的发布,将使更多乙肝患者更好地认识耐药、远离耐药,避免耐药带来的三重压力,最终远离乙肝的困扰。(责任编辑:王海娥)
2008年6月16日星期一
不同情况大三阳的治疗主张
大三阳可以出现于乙肝的不同发展阶段,治疗方法和措施却有所不同: 1、乙肝病毒携带者表现为大三阳,肝功能始终正常 大多可以稳定在这一阶段,预后良好,一般不须治疗,此时用药较难奏效,多主张调养和随访相结合,劳逸相结合,不主张过多用药治疗和一味要求三阳转阴,各种抗病毒药物可能都难以有所作为。严格地说,病毒携带者尚不属于病人范畴,所以药物治疗也可暂不考虑。最新研究表明,核甘类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或阿地福韦,可试用于治疗病毒携带者(16岁以上者),密切观察3个月,如果乙肝病毒复制指标(e抗原HNV-DNB)阴转,可持续用药1-2年,如果3个月内无效,可终止用药。 2、慢性迁延性乙肝病人表现为大三阳,肝功轻度异常,B超提示慢性轻度肝损害 治疗法则以抗病毒为主,主要治疗为拉米夫定,辅助药物为保肝降酶药。治疗目标是肝功长期介质正常,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阴转,疗程为1-2年。 3、慢性活动性乙肝表现为大三阳,病情较重,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升高明显,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显著。 此时治疗法则以保肝防止肝坏死和抗病毒并举,保肝降酶药配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目标是肝功逐渐趋于平衡,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逐渐阴转。肝功平衡后,可减少或停止药物,坚持抗病毒。 4、肝硬化病人表现为大三阳,代偿期或静止期的肝硬化病人(B超提示肝硬化,但肝功检查基本正常) 治疗法则以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并举,合用药物为干扰素或拉米配合软肝片。治疗目标是病毒复制指标阴转,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失代偿期或活动期的肝硬化病人表现为大三阳,主要治疗法则不是抗病毒,而是控制及防止并发症(腹水、胸水、出血、感染等等)、恢复肝功,待病情平衡后再考虑抗事宜。 5、肝癌病人表现为大三阳 首要原则介入及外科治疗,病情平衡后再考虑抗病毒治疗。 以目前的医术当然可以完全治好啦,不人怕,治病最重要的是心理素质,不要把自己当成病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实习编辑:李杏)
研究:丹参有效抗肝纤维化
丹参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已屡有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报道。丹参能提高肝胶原酶活性能降低大鼠纤维化肝的胶原蛋白含量,增加尿中羟脯氨酸的排泄量;能阻断蛋白聚糖对胶原积聚作用,促使肝内HA游离。 以丹参、鸡血藤、黄芪为成分的10种中药合剂的实验研究,证明丹参可有效抗肝纤维化,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而抑制肝总胶原和C I、CⅢ、CV的合成,也促进胶原的降解。 对慢性肝炎病人的开放性临床试验也获得肯定的临床效果,经半年以上治疗,结果表明多数病人PⅢP下降、ALT复常,一部分病人门脉宽度减小、肿大的脾脏回缩。 丹参注射液 (Danshen Zhusheye) 【主要成分】丹参。 【性状】本品为棕色澄明液体。 【用法用量】肌内或静脉注射。每支2ml,每ml含丹参生药1.5g。肌注2~4ml/次,1~2次/日;静注4ml/次,用50%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应用,1~2次/日;静脉滴注10ml/次,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ml稀释后应用,1次/日。 【中药原药】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状】本品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10~20cm,直径0.3~1cm。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约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栽培品较粗壮,直径0.5~1.5cm。表面红棕色,具纵皱,外皮紧贴不易剥落。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样。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癓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用法与用量】9~15g。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贮藏】置干燥处。(责任编辑:王海娥)
2008年6月15日星期日
乙肝治疗之起点 拐点 终点
什么样的慢性乙肝患者需要治疗?初始治疗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药物?什么时候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如何调整治疗方案?什么时候可以停药?停药后需要注意些什么?
以“起点”“拐点”和“终点”作为比喻,我国肝病专家首次提出了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路线图”概念。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庄辉上周末在海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许多乙肝患者对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预期不科学,又缺乏坚持用药的耐心。乙肝治疗“路线图”,实际上是期待在国内外乙肝药物临床试验基础上,让医患双方能够共同建立起一个“全病程管理”意识,以达到乙肝治疗的目标——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 药物选对路
坚持足够疗程 乙肝治疗“路线图”重申,应该按照我国乙肝《防治指南》的要求,严格掌握e抗原阳性、e抗原阴性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不同适应征,选择一个抑制病毒力强、血清学转换率高、安全性良好、病毒耐药发生率低的抗病毒药物,并坚持足够的疗程。“如果使用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患者至少应坚持2-3年或更长时间,而且达标后也需要定期去医院随访监测。”庄辉院士强调说。 “拐点”搞清楚
及时调整方案 此幅“路线图”最引人关注的一点,是关于乙肝治疗的“拐点”何在,即每个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个体策略是否需要不断调整,以及在什么时间节点、如何进行调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和肝病中心主任侯金林教授以抗病毒药物替比夫定为例指出,服药24周是一个重要“拐点”:若此时乙肝病毒DNA(核酸)降到检测不到,或病毒载量低于300个单位,患者不需要改变治疗方案,同时可延长随访间隔;若此时乙肝病毒载量降到300-1000个单位之间,患者需要加强随访,必要时要考虑调整治疗方案;若此时乙肝病毒载量仍高于1000个单位者,则需要缩短随访间隔,同时加用其他抗病毒药物或干脆换药。 有临床资料证实,乙肝抗病毒治疗24周时的病毒抑制“成果”,与患者2年后的疗效呈密切相关。如使用替比夫定24周获得强效抑制病毒的话,其两年后检测不到乙肝病毒DNA(核酸)者占82%,46%的e抗原阳性患者实现血清转换,且只有少数患者会发生耐药情况。 “金牌”不易拿
争取最好疗效 庄辉院士、侯金林教授进一步解释说,乙肝治疗如能实现表面抗原转换当然是最好的结果,这相当于运动员赢得了金牌;如果实现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相当于赢得了银牌;如果可以抑制乙肝病毒并使乙肝病毒的DNA(核酸)转阴,则相当于赢得了铜牌。“一味追求表面抗原转换对大多数患者说来并不现实,这就好像只有极少数运动员能拿到金牌一样。”专家们希望慢性乙肝患者能够对治病目标有一个科学的预期,不轻信误导,不半途而废,坚持正确的抗病毒治疗,以争取达到最好的疗效。 相关推荐:乙肝间断治疗
姑息养奸 抗病毒—乙肝治疗的“主角” (实习编辑:李杏)
乙肝药 中西互补显神通
随着一系列核苷类抗HBV新药的问世,国内抗乙型肝炎药物市场上跨国公司已经占据了优势,而国内药企要想分得其中一块蛋糕,就必须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研发能力。 众所周知,乙型肝炎是由于人体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后所引起的。据国外医学杂志报道,目前,全球约有乙肝感染者3.5亿人,我国约占了其中的1/3(即1.2亿人),这里面有10%为慢性乙肝患者,而慢性乙肝患者中约有4%的人最终会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新品迭出推动市场扩容 据国内医学专家估计,我国每年用于治疗乙肝的总费用至少在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可见这一市场何等巨大。由于乙肝病毒(HBV)是一种“嗜肝性病毒”,它专门在肝细胞内复制,而肝脏本身对任何药物均有分解作用,故乙肝治疗也是世界公认的医疗难题之一。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过去10年来,乙肝治疗剂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一系列核苷类抗HBV新药,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米夫定以及早期上市的蛋白质类药物(如干扰素、白介素-18等产品)的相继开发成功,为乙肝治疗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目前,国际医学界临床治疗乙肝主要采用核苷类药和干扰素。而我国临床使用的抗乙肝药物基本上可分为三大类,即干扰素类、核苷类和中药类,可以说是“中西结合,各显神通”,并有相互补充之势。这也是我国医药市场的一大特色。 核苷类进步最快 就抗乙肝药物而言,目前国内外市场主要由著名跨国制药公司所把持。葛兰素史克研制的首只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商品名为“贺普丁”)上市后(国内产品现由苏州葛兰素公司生产),曾一度占据了抗肝炎药物市场的有利地位。特别是该品于1999年正式进军我国后,由于能有效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故上市后迅速成为国内医院常用的乙肝临床用药品种,销量则从2000年的1亿多元上升为2005年的5.5亿元(有人估计,去年贺普丁国内总销售额已超过6亿元)。由于贺普丁零售价相对较高(每片价格为17元),故目前贺普丁的主要销路集中在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里,而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销量很低。 2005年5月,另一家跨国公司百时美施贵宝的抗乙肝新药恩替卡韦(商品名为“博路定”)在广州市举行了上市前新闻发布会。据大型临床研究报告表明,恩替卡韦同属核苷类药,但其抗病毒能力更大,副作用更小,而耐药率则是目前在研和上市的核苷类药中最低的。 接着,葛兰素公司又随即宣布其研制的抗乙肝新药阿德福韦酯(商品名为“贺维力”)在中国全面上市,此举可见葛兰素史克用心良苦:一方面试图以其来代替耐药性较大的拉米夫定;另一方面,也缓解恩替卡韦即将在华上市带来的冲击力。 2005年11月,中国药监局正式批准博路定在国内上市销售。从目前市场反馈的情况来看,上述两种新型抗乙肝药物(即贺维力与博路定)的单品种销售额均已超过1亿元人民币,走势良好。 另一家合资公司北京诺华在2006年2月也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了抗乙肝新药替比夫定(同为核苷类)的注册申请文件。此药已在中国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并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在华上市。 据介绍,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的临床疗效均优于拉米夫定,从今年4月份刚刚结束的欧洲肝病年会上公布的最新研究数据看,与阿德福韦酯相比,恩替卡韦的降病毒能力更快、更强。早至治疗第10天,恩替卡韦降病毒载量的幅度和阿德福韦酯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治疗48周时,58%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病毒载量下降到不可检测水平,而阿德福韦酯对照组为19%。同时,现有的乙肝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数据显示,在核苷初治患者中使用不同的药物,在治疗第4年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拉米夫定为71%,阿德福韦酯为18%,恩替卡韦低于1%。 乙肝疫苗将成新亮点 在其他治疗药物方面,由罗氏公司生产的长效干扰素制剂哌罗欣在我国一直占了乙肝药物市场份额的21%,其发展潜力不容忽视,但由于其价格较高,影响了部分地区的市场销售。 进入21世纪以后,乙肝疫苗成为新崛起的又一乙肝治疗剂(严格意义上讲,乙肝疫苗只能算是免疫药物而非治疗药。但从统计学角度则将其归入乙肝药物类)。目前我国生产的基因乙肝疫苗主要有2种:一种是从美国默沙东公司引进的酵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国内有几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合计达1亿支以上(实际产量没有那么多,至多只有8000万~9000万支);另一种是1991年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独立研制的CHO乙肝疫苗,最高时年产1000万支,目前估计只有600万~700万支(主要是面临来自国内其他生产企业的激烈竞争);再加上上海直接从美国进口后分装的乙肝疫苗,估计目前国内年产乙肝疫苗总数在1.5亿支上下。乙肝疫苗市场总销售额约为10亿~15亿元人民币(这是由于乙肝疫苗的出厂价相差极大,从每支7元人民币到20几元不等)。(实习编辑:李杏)
关注:8种乙肝免疫治疗药
免疫治疗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崭新的学科,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免疫调节,即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手段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原有的免疫功能增强或减弱;二是免疫重建,即将免疫功能正常个体的造血干细胞或淋巴细胞移植给患有免疫功能缺陷的个体,使后者的免疫功能正常全部或部分得到恢复。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免疫调节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乙肝用药 nbsp; α干扰素:α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α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很强,还有增强免疫对病毒感染细胞的免疫杀伤活性。α干扰素还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细胞毒活性。临床治疗剂量为300万~500万单位,每周3次,疗程3~6个月。持久疗效为25%~40%。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头痛、关节及肌肉酸痛等。聚乙二醇干扰素是相对于常规干扰素在药代动力学和用药频次上有很大改进的一种干扰素,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聚乙二醇干扰素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显示出了令人鼓舞的效果。《干扰素不适用所有患者 胸腺肽:胸腺肽制剂是胸腺的多肽物质,它具有使T 淋巴细胞分化、增殖、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还可激活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促进与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α和γ干扰素等的产生。常用的胸腺肽制剂主要是胸腺肽α1,胸腺肽α1是人工合成的,含有28个氨基酸的多肽,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多与其它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 左旋咪唑:左旋咪唑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剂。近年来用于临床上的左旋咪唑涂布剂,可外涂于皮肤表面,涂抹72小时后,药物吸收率在90%以上,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剂量为5毫升,外涂躯干及四肢皮肤表面,保持24小时不洗去,每周2~3次,疗程为6个月。有研究证实,左旋咪唑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具有治疗作用,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潘生丁合用卡介苗: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斯崇文报道,潘生丁可以在人体透生干扰互助,发挥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治疗方法为潘生丁25毫克口服,每日3次,同时于前臂三角肌皮内注射卡介苗0.1毫升,每月1次,疗程为6个月。注射前须作结核菌素试验,用1∶2000结核菌素5单位。如皮试结果为阴性或硬结19毫米者,可以注射卡介苗,口服潘生丁可引起头晕、面部潮红及灼热感,但本疗法价格低廉,对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为其优点。 免疫核糖核酸:是一种免疫增强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辅助治疗,可使部分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恢复正常,临床适应证与转移因子相似。治疗慢性肝炎方法:每周注射1次,每次1支(3mg);疗程一般为4~6个月。6个月以上者改为2周注射1次,最长为1年。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有畏寒、发热、皮疹等。提示:免疫核糖核酸仍缺乏严格、科学的临床研究资料,尚难肯定其疗效。 转移因子:转移因子是从健康人白细胞中提取制得的一种多核苷酸和多肽小分子物质,为细胞免疫促进剂。具有能获得特异和非特异的细胞免疫功能,并能促进释放干扰素。剂量为2~4毫升,皮下或淋巴结周围注射,每周1~2次,疗程2~3个月。不良反应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皮疹和皮肤瘙痒等。 治疗性疫苗:这是一种打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免疫耐受状态和激活T细胞免疫反应的治疗策略,研究人员也声称治疗性疫苗的长处正是“教会”人体免疫系统正确识别“敌人”,打破机体的免疫耐受状态,产生自身抗体,降低甚至清除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然而,国内对治疗性疫苗的研究也好像是昙花一现,未见进一步报道。 DNA疫苗:资料显示,乙型肝炎DNA疫苗曾引起广泛关注,有研究人员曾先后于小鼠、转基因鼠及北京鸭进行试验,证明DNA疫苗有较强的细胞免疫反应及抗体应答;然而,在随后的I期临床试验中对于DNA疫苗的报道较少。 更多:乙肝疫苗接种失败的原因 乙肝免疫预防指南(实习编辑:李杏)
慢性乙肝如何选择抗病毒药?
部分药品生产厂家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宣传其产品时也极力宣扬其药品使用后能使患者血清HBsAg、HBeAg和HBV-DNA阴转,使乙肝获得根治。大家都把治疗乙肝的目标确定在“乙肝转阴”上面,以期望获得根治,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慢性乙型肝炎能够被根治吗? 对于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来说,绝大多数病人都可以自愈(像感冒一样过一段时间就好了),最终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血清HBsAg消失,血清HBsAb阳性则标志乙肝病毒被清除,这部分人可以说获得了根治。然而目前社会上绝大多数乙肝患者是慢性乙肝,长期难以治愈。其实慢性乙型肝炎至今还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还没有一种药品能够使慢性乙型肝炎彻底痊愈。 HBV-DNA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金指标”,而且最好进行HBV-DNA的定量检测,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抗病毒疗效的判断。但是HBeAg、HBV-DNA阴转决不意味着机体已清除了病毒,即使血中不存在病毒,乙肝病毒仍然可存在于病人的肝细胞内。目前已批准上市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尚不能使大部分病人达到HBsAg清除,因此目前抗病毒治疗的终点是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正常、HBV-DNA阴转和HBeAg血清转换。一味强调用各种药物使乙肝病毒各项指标阴转,以期彻底治愈,是不可能的。而且由于大量用药反而会加重肝脏负担,导致病人的肝脏出现药物性肝损害。 如何选择抗病毒药物? 目前真正具有较好抗病毒疗效的药物屈指可数。当今国际医学界公认的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有α干扰素、核苷类似物。α干扰素主要针对血清HBeAg阳性/阴性但HBV-DNA阳性、ALT升高正常值2倍以上的慢性乙肝患者。普通干扰素的疗效约为20%30%,目前已在临床上批准使用的长效干扰素(PEG-IFNa-2a)疗效约为30%45%。核苷类似物代表性药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以及最近在中国批准上市的替必夫定,适应证是血清ALT升高、HBV-DNA阳性病人,不管其HBeAg是阳性还是阴性均可以使用。核苷类似物可迅速有效降低血清HBV-DNA水平,服用方便,安全性好。但是停药后易复发,长期应用可导致病毒发生变异而出现耐药现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于慢性乙肝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彻底征服慢性乙肝。 最后总结为以下几点:1.乙肝目前还不能彻底治愈;2.抗病毒治疗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证;3.治疗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切莫听信某些广告宣传,盲目用药。(责任编辑:王海娥)
2008年6月13日星期五
乙肝这些情况不宜抗病毒
中国目前约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高居世界第一,其中慢性乙肝病人有3000万。每年用于乙肝诊疗的费用超过500亿元人民币。据不完全统计,其中1/5左右乙肝患者接受的是“过度治疗”。今天,我们就请来湖北省中山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中心的张建军教授,专门说说乙肝抗病毒的治疗问题。到底什么时候需要抗病毒?什么时候的治疗算是“过度治疗”呢?
过度治疗
弄巧成拙 湖北省中山医院肝病治疗中心张建军教授说,他在门诊遇到的病人,至少有三成以上都有过“上当受骗,花冤枉钱的经历”。这些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是为了追求表面抗原转阴,盲目轻信小广告,赔上了金钱和时间;还有一些人根本是无需治疗的,也盲目轻信所谓的基因疗法和免疫疗法,服用大量的所谓特效药。结果长期服用药物还加重了肝脏负担,因此患上了药物性肝病。 目前,全世界对乙肝还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而一些非法医疗广告一般都鼓吹“大三阳”转“小三阳”,“小三阳”全部转阴。在现阶段,尚无一种治疗手段具有治愈或根除慢性乙肝的功效。 张建军介绍,当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慢性乙肝的目标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延缓肝炎进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有些情况,不宜盲目抗病毒 张建军提醒,下面这几种情况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因为如果当机体对于乙肝病毒的免疫功能处于耐受阶段,抗病毒治疗无法获得应答,治疗往往是“对牛弹琴”,白花冤枉钱: *肝功能正常: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不管他的肝病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也不管他的乙肝病毒DNA是阴性还是阳性,只要他的肝功能正常,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病毒复制指标阴性: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VDNA)为阴性的病人,无论其谷丙转氨酶值有多高,也不要冒然使用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这时该病人应仔细查找谷丙转氨酶升高的原因。临床上,非乙肝病毒的感染、药物的作用、自身免疫性肝病等都可使病人的谷丙转氨酶升高。治疗这些肝病是不需要使用抗乙肝病毒药物的。 *急性乙肝病人:虽然这时体内有病毒在复制,并且其谷丙转氨酶升高的幅度也很大,但也不一定使用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因为一般情况下急性乙肝病人自身的免疫能力较强,依靠自身的免疫力,完全可以清除体内的乙肝病毒。 *母婴垂直传播者:对于母婴垂直传播,以及在婴幼儿时期(一般指5岁之前)感染上乙肝病毒的患者而言,目前抗病毒药物的效果都不太理想,因此需要谨慎选择。 乙肝抗病毒,需要抓时机 研究证明,只有当乙肝病人的体内存在病毒复制,并且病人机体的免疫功能较强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才会收到理想的疗效。乙肝病毒是否在复制,只需采血检查DNA(HBV-DNA)即可。要想知道乙肝病人体内的免疫功能如何,只需采血检查病人的谷丙转氨酶即可,谷丙转氨酶越高,说明其机体免疫杀伤乙肝病毒的能力越强。 那么病人的谷丙转氨酶升到多高时使用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最有效呢?张建军说,只有当病人的谷丙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才会最有效。因此,不论是大、小三阳,只要乙肝病毒DNA是阳性,同时谷丙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人体内谷丙转氨酶的正常值小于40单位/升)以上,并在10倍以下时,就是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 另外,有重症乙肝倾向者也要及早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但必须同时配合综合治疗措施。 乙肝肝硬化患者如有反复肝功能异常且病毒指标阳性也要抗病毒治疗,临床研究发现部分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经抗病毒治疗和抗肝纤维化治疗可以逆转病势,阻断肝硬化的发展。 不抗病毒≠高枕无忧 张建军教授特别提醒,对于那些小三阳、乙肝DNA是阴性,肝功能正常的乙肝携带者而言,并不代表肝脏就是健康的,能够无所顾忌、高枕无忧。因为,一旦体内的免疫状态被打破,病情就会马上反复,发展迅速。所以,一定要注意生活调养和定期复查: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肝硬化和肝癌多见于男性,这除了男性的乙肝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外,男性酗酒现象较女性突出,是另一个重要原因。乙肝病人必须绝对忌酒,即使是含有酒精的饮料,也都不能饮用。 乙肝病人的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不要进食霉变的食物,如霉变的花生、大豆和谷物等。霉变的食物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与肝癌和食道癌明确相关。 *定期接受检查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无论有无临床症状都应定期接受检查。如果肝功能持续正常,可每隔半年到1年检查一次,检查项目包括肝功能和B超。(责任编辑:王海娥)
药物混着吃 吃出肝炎
有些药是不能混在一起吃的,否则非但治不好病,还会惹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昨天,市六医院就收治了一位因用药不当生了肝炎的病人。 八种用药行为有损肝脏 nbsp; 王大爷患糖尿病多年,一直服用达美康进行降糖治疗。这段时间由于天气忽冷忽热,有点伤风感冒,于是在服用达美康的同时,又吃了阿司匹林等几种治感冒药。没想到过了几天,他感到全身疲乏食欲不振,上腹部很胀,而且肝区疼痛。王大爷赶快去了医院,医生告诉他得了药源性肝炎。王大爷听后感到很是不解,吃药怎么会吃出肝炎? 据了解,药源性肝炎与通常所说的甲肝、乙肝等是有区别的,大多为患者自身用药不当所致。据市六医院业务院长刘寿荣副主任医师介绍,近年来,因用药不当导致罹患药源性肝炎的病例屡有发生。 有鉴于此,刘院长告诫市民生了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尤其是在不知所用药物成分时,切不可随意用药。如果药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属轻度或中度,应减少或停服原来的药物,加服一些保肝药,一般1—3个月肝功能即可恢复。一旦发生重度症状,则需立即住院治疗。 更多知识:5种中药 春节前保肝凑奇效 “保肝”药不可滥用! 推荐8种临床常见保肝药 针对“药肝”的11要点(实习编辑:李杏)
乙肝丙肝 两手都要抓!
由于目前全球每12人中就有1人是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者,世界肝炎联盟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一个名为“我是第12个吗 (Am I Number 12?)”的活动,旨在呼吁更多民众提高预防意识,行动起来,预防肝炎。 随着我国对新生儿实施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儿童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有了明显下降。同时成人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超过半数的成人没有乙肝表面抗体的保护。 乙肝目前治疗方法多,持续疗效差,而丙肝尽管比乙肝更难发现,却更容易治好。 肝脏 为什么爱“发炎” 天津市传染病医院肝病专家袁桂玉主任告诉我们,我们对肝炎的认识也是不断进化的,目前我们的共识是肝炎病毒主要为甲、乙、丙、丁、戊5种,这5种病毒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专门侵犯我们的肝脏,也被称做“嗜肝病毒”,主要在肝细胞内存活和复制,伤害肝脏。 其中甲型、戊型肝炎病毒为消化道传染,经粪便传播,预后良好,无慢性化倾向,无演化成肝癌的危险,相对而言危害程度较轻。而且目前甲肝已经有疫苗,戊肝的疫苗也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不久就会上市。丁型肝炎病毒是缺陷病毒,必须在乙肝病毒的外壳内存活,基本不独立发病。目前危害最大的是乙肝和丙肝。 乙肝预防 打疫苗不仅是孩子的事 乙肝在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发病数和发病率多年来一直高居前列。 我国从1992年开始把乙肝疫苗列为新生儿计划免疫范畴,2002年起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以来,儿童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有明显下降。目前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下降了约2.6个百分点。其中,1-4岁儿童最低,为0.96%;而15-59岁人群则依然高达8.57%。 三中心医院副院长、肝内科专家韩涛告诉记者,治疗乙肝是很费钱的,目前我国一个乙肝患者每年的诊疗费用需要2万多元,而打疫苗的话,价格也就80多元到200多元,高抗原含量的疫苗能提供长达15年的有效保护。这个账大家都会算。 接种乙肝疫苗前要先检查乙肝“两对半”,正常而且无抗体者携带体检结果,到当地防病中心或有预防保健科的医院都能接种。未感染乙肝病毒者、无乙肝病毒携带者和非乙肝患者都是乙肝病毒易感者,均需进行预防接种。而对感染过乙肝病毒、现在已经自然获得有效的保护性抗体者、乙肝患者或者病毒携带者都是无效的,不必再接种疫苗。 丙肝没疫苗 专家推荐:查体时加查丙肝抗体 由于丙肝病毒是RNA病毒,很容易变异,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医院袁桂玉指出,丙肝是1989年才命名的病毒,早期症状非常隐匿,很容易被忽视和误诊,由于丙肝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弱,医生不容易发现,75%-85%会变为慢性,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除了血液传播,丙肝皮肤黏膜传播也比乙肝严重,下列人群属于丙肝高危险人群: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输血或接受血液制品者以及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男同性恋、有多个性伴侣、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应尽早接受丙肝筛查。如果抗体检测呈阳性,应再查肝功和丙肝病毒核酸,以确定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 日常生活中的防肝炎手段:三中心医院肝内科阚志超主任指出,乙肝和丙肝病毒主要通过体液和血液传播,应该对可能存在“体液或血液交换”的行为保持高度的警惕。如不要共用牙刷、剃须刀、指甲刀;女性乙肝患者在月经期不要乱丢卫生巾,有条件的应该烧毁,或放入废弃的塑料盆用消毒液浸泡,内裤要单独洗涤,洗隐私部位用的毛巾要专用;饭前便后洗手,手不入口。 治疗 同是抗病毒 方法大不同 乙肝的治疗方法目前很多,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是两种最常见的药物。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介绍,慢性乙肝是长期进展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如进行核苷类药物的抗病毒治疗,至少需要2年的时间,而事实上,88%的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变异和耐药是瓶颈。 在乙肝病毒防治领域,目前专家们在病毒耐药和变异预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适合做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在选用核苷类似物时,尽量在初始治疗的时候选用抗病毒作用强、耐药变异发生率低的药物,最新公布的临床数据持续显示,恩替卡韦有快速、强效的抑制病毒能力、最低耐药发生率和持久抑制病毒的能力。今年的欧洲肝病年会上公布的数据,核苷初治的慢性乙肝患者使用恩替卡韦96周,79%病毒载量降到不可测水平,阿德福韦对照组仅50%的患者病毒载量降到不可测水平。 乙肝预后的关键是要提高患者依从性:在用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期间,要遵医嘱按时、足量服药,尽可能地将病毒抑制在最低水平,不给病毒卷土重来的机会。 在丙肝领域,治疗主要依赖干扰素,核苷类药物对丙肝病毒无效,而长效干扰素与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病毒唑)合用,经过足量足疗程(24周)的治疗,50%-70%的患者可以获得临床治愈,病毒有效清除。(实习编辑:李杏)
2008年6月12日星期四
慢性乙肝:是否需终身服药
目前,尚无任何一种特效药物能够根治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携带乙肝病毒现象大多是终身性的。如果把治疗乙肝的目标放在彻底清除乙肝病毒,抽血化验时一定要让可恶的“澳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消失,让患者不再戴乙肝的帽子,用药将会是无止境的,甚至于终身用药,但是结局也未必能够彻底清除乙肝病毒。这样说来是不是太悲观了?是不是让乙肝患者感到绝望?其实不是,治疗乙肝的目标应该实事求是,客观一点,现实一点,我们主张治疗乙肝不要刻意追求乙肝病毒指标转阴,治疗目标放在维持肝功正常,正常工作和学习,生活质量较高即可。能够和乙肝病毒“和平共处”未必是坏事,待到合适的时机,医药科技水平到了火候,诞生出新的药物自然可以将乙肝病毒清除。 乙肝用药 nbsp; 慢性乙肝的病程可分为活动期(慢性中度和重度肝炎)和静止期(病毒携带者和部分轻度肝炎)。处于活动期的患者,肝损害加重,转氨酶升高,可出现黄疸,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等,病人可以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活动期的病人是必须治疗的,至于采用什么药物和方法治疗,则要由医生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来具体考虑。经过治疗后,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黄疸消退,肝细胞坏死停止并开始肝细胞的再生,自觉症状逐渐改善和消失,病情就进入了相对的静止期。这期间仍主张继续用药,巩固疗效,防止“反弹”。如果肝功平稳一年以上时间,就可以考虑停药了。 乙肝治疗最长的疗程要数抗病毒治疗,如果患者是最佳的抗病毒适应症,可以选择干扰素、拉米呋啶和日达仙等联合治疗,疗程为一年左右,如果疗效好,可以延长半年,如果疗效不显著,可以停药。绝大多数的乙肝患者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尤其是广大少年儿童,虽然乙肝病毒指标为阳性,但是肝功检测始终正常,这些患者最好不要乱用药物,定期复查,生活规律,心情放松,正常学习和工作更为重要。长年累月口服各种保肝药物是不可取的,因为不存在对于肝脏有益无害的万能药物,“是药三分毒”说的就是这个理。我们主张在肝病的完全静止期最好不用药,因为各种药物对功能正常的肝脏的保护作用以及清除病毒究竟有多大帮助,争议很大。很多人都有体会,一种药最初应用时效果很好,但长期用药,药物就会逐渐失去疗效,产生所谓“耐药”现象。再者,很多药物对肝脏不光有治疗作用,也许其中某种药物成分长期应用会造成肝脏慢性蓄积毒害。因此,不主张长期处于静止状态的病人采取预防性保肝治疗,也就是说,不主张肝炎病人长年服药。当然,一些维生素类的药物,如维生素C、B、E等可以长期小量服用,因为这类药物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保肝药,而是对人体各个脏器的新陈代谢都有用处的药物。 更多:“用药如用兵”护肝药要慎用 肝病用药之“养”+“保” (实习编辑:李杏)
中医:慢性乙肝用药经验拾萃
疏肝宜柔 肝为刚脏,肝体宜柔,肝用宜疏。彭勃认为,慢性肝病多兼有气郁之证,治疗用药宜柔中兼疏,疏中兼柔,使气血调和。一要防止疏泄太过,以免有损肝体,一要避免养阴碍胃。同时彭勃还认为在一张处方中不宜用多味疏肝药,取药应轻疏柔和而不伤阴,常用者有郁金、合欢花、绿萼梅、生麦芽等。其中生麦芽甘咸微寒,既可疏肝又可健胃,药性平和,为常用之品。疏肝汤剂若久服,药方不宜过大,药量不宜过多,更须注意柴胡升散之性。另外,要疏肝与柔肝并用,如与枸杞子、白芍配伍,即可协同提高疗效,又可制约药物之散性。 乙肝用药这三点很重要 nbsp; 健脾宜早 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应注重调理中州,自始至终注意顾护脾胃。这是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肝病治疗应将顾护脾胃放在首位。彭勃一般选用党参、砂仁、山药、扁豆等益气升阳、醒脾健中。 彭勃认为《内经》有“厥阴不治,求之阳明”,及厥阴应“调其中气,使之和平”之论。故慢性肝炎每当出现肝气亢盛,木盛侮脾时,其脾气必虚,此时必须扶脾抑木,以制过盛之肝气。倘脾气衰败,纵有灵丹妙药,亦难起沉疴。 当心养阴 慢性活动型肝炎重点在于滋养肝肾之阴,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肝血赖肾精供养,肾精依肝血补充,同源于水谷精微,有乙癸同源之说。如湿郁内盛,郁而化热,病久毒热耗损肝肾精血,致肝肾阴虚,阴虚而生内热,以致阴虚为本,热邪为标,则发为本虚标实证。彭勃认为,对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来说,治疗中保存一分阴血便有一分生机,并要防止阴亏进一步发展致动血出血。一贯煎是滋补肝阴的代表方。若从“体阴用阳”出发调补肝气时可重用生黄芪。 慢性肝病的治疗中只有阴血得以补充,病情才能得以恢复,切忌再伤其阴,惟有阴血得复,血燥得滋,肝得柔养,肝功能的恢复才有可能获得巩固,而免于复发。彭勃认为“阴无骤补之法”,养阴须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之上守方稳进,方可取得较好疗效。他选用养阴之品常用山药、大枣并以其为伍,既益气又养阴,既生津又调营,健而不燥,补而不腻。 注重解毒 治疗乙型肝炎一般以解毒为重点,解毒既要解热毒,同时又要注意解湿毒,解热毒常用白花蛇蛇草、蒲公英、板蓝根、野菊花、虎杖、苦参、半枝莲、败酱草、鱼腥草、连翘等,解湿毒用土茯苓、粳米、半边莲、蚕沙、萆解等。但彭勃认为对于慢性病来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即使患病不久,仍有虚证,所以祛邪药物只能暂用而不可长用,防止虚虚之戒。尤其在解毒的同时仍要注意避免伤阴,一不可过于辛燥,二不可过于苦寒。 留心治痰 勿忘化瘀 临床上一部分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顽固难治,与痰瘀胶着有密切关系。究其病机,多由于湿热久羁,日久炼液成痰,痰浊内生,痰浊阻络,血行不畅,以致血瘀,痰瘀互为因果,相互转化,以致形成胶着不解的局面,故治疗中单纯用化痰祛湿或者单纯用活血化瘀任何一种方法均不易见效,必须兼顾痰瘀两方面。彭勃认为“治痰勿忘祛瘀,治瘀勿忘化痰”,药用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白芥子、吴茱萸、生姜、党参、泽泻、丹参、赤芍、桃仁、红花、泽兰等涤痰化瘀之品组成基本方。久病入络,血瘀络阻是肝病病情发展的最后阶段,是一种必然的病机转化,所以彭勃认为临床对慢性肝病即使无明显血瘀见症,亦应在此病机显现之前在补肝健脾方内酌加活血化瘀之品,而并非到上述血瘀证完全显露才用去瘀通络之法。软坚化瘀药多选用田七、鳖甲、赤芍、丹参、丹皮、穿山甲等。 专家:解酒护肝药只是安慰剂 解酒药的成分多为兴奋剂、维生素与氨基酸等,提供的只是安慰和缓解头痛的作用,没有办法增多乙醛脱氧酶,因而不能帮助解酒,更谈不上护肝。 如何正确使用乙肝药品? 耐药时加药 疗效更好!(实习编辑:李杏)
消灭乙肝 完全可能
消灭乙肝,并非难圆之梦一场针锋相对的争论 25年前,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上,医生们畅所欲言。一位德高望重的肝病专家指出:“人类能够像对付天花一样,彻底消灭乙型肝炎。”此话一出,语惊四座,众皆哗然。一位同样资深的教授反驳说:“天花与乙型肝炎不能相提并论。天花大多属于显性感染,传播途径单一,无慢性带菌状态。而乙肝发病较慢,人群中暗藏着数不清的传染源——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总之,前者在明处,后者在暗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事隔多年,时至今日,争论的正方——肝病专家已经作古,而反方——资深教授也到了耄耋之年。乙型肝炎的防治情形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肝病专家的预言已初见端倪。 为了把问题说清楚,我们还是分头讨论天花和乙肝吧。 恶魔天花覆灭记 当今,人们对曾经肆虐人类的烈性传染病天花的记忆已经逐渐淡漠。在历史上,天花曾如洪水猛兽,令人谈天花色变。人感染上这种瘟疫后非死即伤,幸存者留下永远的纪念——面部麻斑,造成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国外一位学者曾经这样形容天花的严重性:“几百年前在世界上要找一个面部正常的人,那困难程度就像今天要找一个麻子那样。” 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就采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开创了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先河。天花的消灭归功于牛痘疫苗的发明。200多年前,英国有一位乡村医生名叫琴纳,他既无职务又无职称,每天默默无闻地工作,但他心细过人。他发现挤牛奶的女工不会得天花,由此寻根问底,最后发现,挤奶女工受牛痘病毒感染后,便有了对天花病毒的抵抗力。他锲而不舍,终于研制出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并取得巨大的成功。我国早于1961年就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了天花。1980年5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类彻底消灭了天花,接种牛痘疫苗已无必要。”所以,现在的年轻人不必再像祖辈、父辈那样,在手臂或大腿的皮肤上留下一个外观丑陋但意义深远的种痘疤痕。 预防乙肝,已见成效 乙肝病毒何时开始造访人类,恐怕无人说得清楚。根据对与乙肝病毒同宗同源的“本家”——土拨鼠、地松鼠、北京鸭的肝炎病毒身世的分析资料,有学者推测,可能自有人类以来,乙肝病毒就和人类形影相随了。 医生们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尽管乙肝病毒传播途径有多种,但是,垂直传播——从母亲传给婴儿的方式最为重要。带病毒的母亲生产时,病毒经羊水、产道血液和分泌物进入婴儿体内。由于婴儿免疫力差,无法消灭乙肝病毒,便成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但他能吃能喝,蹦蹦跳跳,外表和正常人一样。旁人对其毫无警惕,极易被传染。成年之后,在这些携带者身上,不公平而又不幸的事情——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甚至肝癌都可能接踵而来。 医生们看到:尽管预防乙肝有多种方法,比如隔离病人、注意卫生,但都属于消极办法。唯有像预防天花一样,接种疫苗才是主动出击、事半功倍的最佳选择。十多年前,乙肝疫苗问世,这种疫苗实际就是乙肝表面抗原,它能刺激人体产生威力无穷的表面抗体,预防肝炎得心应手。一开始,科学家们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血液里提取表面抗原来制造疫苗,但是,由于容易混入乙肝病毒,反而会导致乙肝的发生。于是,科学家们改用重组基因的方法,终于获得现在使用的安全有效的疫苗。 医生们有了强大的疫苗武器,便抓住主要矛盾,将这种武器重点用在新生儿身上。所有新生儿均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疫苗,果然,出现了令人振奋的预期效果。 最近的调查资料表明,自从使用乙肝疫苗以来,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从9.7%下降到8.2%,估计减少了2000万乙肝病人。 消灭乙肝。完全可能 根据以上材料,看来无法否定乙肝将被消灭的可能性了。当然,要在地球上彻底消灭这种“古生物”尚待时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只要方向正确,路越走,就会离目标越近。 有了乙肝疫苗这根“长缨”,一定能缚住乙型肝炎这条“苍龙”。可以预见,人类消灭乙型肝炎的梦想将会变成现实。(责任编辑:王海娥)
2008年6月11日星期三
4种核苷类药物你选哪一种?
现在已有4种核苷类药上市了, 它们是贺普丁、贺维力、博路定和素比伏。有核苷类药的共性, 也有各自的特性。选择用什么药, 当然要听医生的指导。但钱要从你的口袋里取出来,病生在你身上, 你能不关注吗?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用核苷类药治疗,极大多数可以迅速控制病情,口服方便,很少不良反应。如果适合你选用,你可以比较轻松的抗病毒治疗。现在已有贺普丁(拉米夫定)、贺维力(阿德福韦)、博路定(恩替卡韦)和素比伏(替比夫定),你选择哪一种? 用核苷类药能得到什么效果? 这类药物能直接抑制病毒复制,故预期你能得到: 能很快控制病情发展:极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只要几个月血清转氨酶就能正常;失代偿的肝硬化控制病情较慢,一般需要6个月以上,如果已用核苷类药6个月,极大多数病人可以逃过这一次的劫难了。能较快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但不同药物有较大差异,也因病人治疗前的病毒水平而异。然而,核苷类药不直接抑制病毒抗原的合成,1年治疗只有20%左右的病人“大三阳”消失。用核苷类药治疗的病人,常常肝功能试验正常了,血清HBV DNA检不到了,但还是“大三阳”。病情控制了,“大三阳”似乎是一顶空帽子,但如果不转换为“小三阳”,病情很不稳定,一停药多半早晚要复发。 能稳当的控制病情发展:因这类药物能直接抑制病毒复制,与病人的免疫状态关系较小,有免疫虚损的病人同样有效。除了很少数不顺应的病人,极大多数病人都能稳稳当当的控制病情发展:肝内炎症逐渐消散,肝纤维化停止发展,甚至已有一些结节的早期肝硬化也能逆转,据临床试验的数据,认为是最好的抗纤维化治疗。 用核苷类药要有什么思想准备? 核苷类药对人体免疫几乎没有作用,最终能达到的一般也只是“小三阳”。此时血清中检不出病毒,而肝内仍有少数病毒存在,因缺少免疫控制,停药后病毒又可能开始复制,病情会复发,甚至出现反弹而发生灾难性的后果。所以一般都需要长期服用,在较长时期中维持治疗才能维持效果,但也并不是说需要终生治疗,可能五六年、也可能十年八年后才能停药,你能接受吗? 老年纪的人不少慢性病都需要长期用药;年轻人长期用药会影响生育;即使已经有孩子了,长期不断药有的病友在思想上也不大好接受。用药容易停药难,你可要有思想准备。 核苷类药的另一个大问题是长期用药会发生耐药变异。许多病友用这类药物图个省事,以为只要每天吃一片药就行了,不对!你同样要定期去医院检查,同样要接受医生的指导。不然,一旦发生耐药性,那麻烦可就大了。 核苷类药可以做粗略的比较吗? 作为一名肝病医生,这些药物是我治疗乙肝的武器,我爱护每种药物,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好药上市,我与哪家公司都没有利益关系,不会对某种药物任意褒贬。为便于病友选择时的参考,我试图按照国外发表的临床试验的结果和我自己的临床实践,做出非常粗略的不同特性的“排行榜”。 抗病毒作用:以恩替卡韦的效应最强,1年平均能降低7次方的血清HBV DNA;替比夫定稍差,能降低6次方以上的血清病毒水平;拉米夫定更逊一筹,只能降低5次方多一些;阿德福韦最弱,1年只能降低4次方,约有30%的病人6个月时降不到2次方。随着病毒复制水平的降低,肝炎的症状和肝功能试验以相应的速度恢复,对于病情严重的病人当然希望能够尽早控制病情发展。阿德福韦对初治病人很少能在1年内完全降低血清病毒水平,肝功能试验恢复正常有时需要半年。临床实践与临床试验也不尽相同,拉米夫定最便宜,认为对大多数病人已能满足抑制病毒的需要。 不良反应:在这4种药物的临床试验中不良反应都很少,都较安全。拉米夫定已经用了10年,在我的病人中几乎没有发生过明显的不良反应。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有相同的安全性。阿德福韦有轻度肾毒性,不能在肾功能不好的病人中应用,在无肾病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罕见血清肌酐升高,但在28%失代偿的肝硬化病人发生肾毒性,几年前我曾在一位肌酐正常的老年病人应用3年,发生了肾功能衰竭,肾穿刺有隐匿性慢性肾炎,从此在老年病人中应用十分谨慎。恩替卡韦在啮齿动物试验中,以3~40倍的人用剂量发生了肺腺瘤、脑胶质瘤和肝癌,但在病人中未发现有此问题,8年的临床试验正在国内外进行中。 耐药变异:拉米夫定耐药变异的发生率最高,1年时14%~32%,与时俱增,5年时达60%~70%;在有免疫虚损的病人中更易发生。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同样发生YMDD变异,发生率较低,第1年只有4.4%,但以后呈指数增加,第2年达21.6%。阿德福韦第1年几乎不发生耐药,4年累计达15%;在“小三阳”的病人中较高,5年中逐年发生0、3%、11%、18%和29%。恩替卡韦耐药率是最低的,初治病人2年只有3%,但在拉米夫定耐药的病人1年恩替卡韦耐药7%、2年16%。 停药风险:核苷类药在一定时期内都需要维持治疗,停药过早都会复发,复发只要再用就是了,问题是其中少数病人会发生急性加剧,甚至发生灾难性的后果,阿德福韦在“小三阳”的病人中停药尤其要谨慎。 按自己的病情怎样选择? 如果病情很重、很急,当然以先用抗病毒作用强的药为好,争取尽早控制病情;病毒水平很高的病友也以先用抗病毒作用强的药为好,尽早抑制病毒复制,发生耐药变异的机率会很低。问题是抗病毒作用强的药价格较高,长期用药负担太重,只能量力而为;也可以在病情基本控制后改用低档的药物。 老年病友极大多数是“小三阳”,复发率很高,而病毒水平大都不高,又能接受长期用药,不必要冒风险停药,一般并非必需用高档药物,拉米夫定不良反应很少,是较适宜的选择;阿德福韦也可用,但需定期检查肾功能。 拉米夫定有较高的耐药发生率,替比夫定也不低,且两者可以交叉耐药。在开始用药前对长期治疗需要有预见和计划。 每个人的病情和经济能力都不相同,应向医生请教。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gt;gt;gt;乙肝用药 更多gt;gt; (实习编辑:李杏)
乙肝无症状需治疗吗?
慢性乙肝患者在病程中一般会有疲倦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及肝区不适等临床症状,同时伴有化验指标的异常。但仍有很大一批人没有任何自觉症状,生活工作不受影响,甚至有些病人在体检时发现化验不正常时,才知道自己患了乙肝。这样的患者用不用治疗呢? nbsp; 从病理、生理来讲,乙肝病毒(HBV)侵入肝脏后大量复制,感染肝细胞,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形成局部炎症坏死,造成肝功损害。但肝脏是个代偿能力很强的器官,小范围的炎症及坏死不会影响整体的功能,所以很多患者不会感到不适及相关症状。而事实上,慢性乙肝的病情发展正是由于这种乙肝病毒引起的反复的炎症再修复的过程而逐渐演变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直至不可逆的病情。到这一阶段,任何治疗已回天乏术了。 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客观的实验室检查及B超等器械检查。慢性乙肝病人只要临床上出现HBVDNA(+),转氨酶升高或B超提示慢性炎症改变,不论其有无症状,都要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从而达到抑制病毒,改善肝脏炎症坏死,降低转氨酶,维持肝功正常的目的。这样就可延缓及阻断慢性乙肝向肝硬化及肝癌发展,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实习编辑:李杏)
2008年6月10日星期二
乙肝治疗4大认识误区
乙型肝炎,由于在中国患者众多,影响深远,已经从一种普通的疾病名“发展”成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名词。但是,在人们加深对乙肝的认识的同时,某些错误的认识也在老百姓心中“扎下了根”,有些甚至已经成为许多乙肝患者根深蒂固的观念。现在,是该丢掉它们的时候了! 错误一:只重降酶,不抗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最根本的病因是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因此,最根本的治疗就是抗病毒治疗。但是,有些患者对于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存在怀疑或是有种种顾虑,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只关心保肝降酶治疗,满足于化验转氨酶正常。实际上,保肝降酶治疗或许能在一定时期内使病情得到缓解。但是,肝脏中的病毒一直存在,很难真正治愈肝炎,肝功的正常也只能是暂时性的,过不了多久,肝功又会波动起来。因此,不要主观地排除抗病毒治疗方案,如果病情处于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编者注:参见本刊2006年第3期《乙肝防治,不再“跟着感觉走”》一文),就应该义无反顾地进行抗病毒治疗,否则就会流于“治标而不治本”。 错误二:道听途说,自作主张 有些乙肝患者道听途说、偏听偏信,只相信别人的治疗经验,听到别人说某种药物好就用某种药,听说某种药物不好就排斥它。其实乙肝治疗也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别人用得好的药,未必您用了也好。不同患者对于同一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的感受和反应,差别相当大。有些患者认识不到这一点,道听途说,或断章取义,然后排斥治疗药物,选来选去,总也找不到自己称心的药物。 错误三:过分担心,心理负担过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终究会有一部分人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终末性肝病。这种现状使不少慢性乙肝患者忧心忡忡,情绪低落。其实,慢性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只是少数。对于发展为肝癌的可能性要有正确的认识,既要看到乙型肝炎与肝癌之间的相关性,又要看到这样的比例不是很高的事实。肝脏健康与人的情绪密切相关,对于患者来说,与其整天忧心忡忡,倒不如认真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进行正规的抗病毒治疗,心理负担过重,只会影响预后,对病情毫无益处。 错误四:盲目忌口 民间向来有患病要忌口的做法,不少人道听途说,轻信乙肝患者不能吃鸡肉、羊肉、鱼肉等。结果是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胡乱忌口,这样一来,人体需要的营养又怎样获得呢?不适当的忌口会造成营养不良,从而造成抵抗力低下,不利于肝炎的康复。不少乙肝患者可以列出了长长一条“忌食”的单子,几年下来,造成免疫力低下,对肝病的治疗也受到严重影响。还有些患者,为了治疗肝病,天天“进补”,结果出现严重的脂肪性肝炎。这些都是不正常的饮食习惯带来的不良后果。 实际上乙肝患者的饮食并没有太多特殊的要求,基本原则是综合营养,蔬菜、水果、肉类、豆制品等都需要,但要尽量少吃辛辣刺激和油炸食品。(实习编辑:李杏)
订阅:
博文 (Atom)